电信级WLAN市场乱象:全球三甲中国区近乎绝收

C114 中字

  苦涩

  前景并不等同于钱景,在这动辄几十万AP的招标中,国际厂商几乎全部落马,中标的大多是国内中小厂商,其中不乏很多以OEM为主的厂商。

  “运营商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做,我们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一位曾多次参与国内WLAN集采的国际厂商负责人感叹道。优科无线(Ruckus)中国区技术总监宣文威认为,在目前运营商的集采招标中,商务标是第一要点。运营商希望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设备。对于思科、Ruckus等国际厂商来说,价格已经低到产品成本以下,自然被排除在了集采之外。

  在集采中,有厂商1个AP只卖100多元,而部分企业则要卖到2000多元。价格差异明显。为什么这些厂商的成本能够如此之低呢?宣文威表示,一方面,很多国内厂商与运营商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手里握有运营商的工程和运维项目,可以先把产品以低价卖给运营商,随后的安装工程和网络维护中把费用收回来。另一方面,国外厂商往往在研发方面走在前面,因此研发费用比较大。而国内厂商等到成熟产品出来后再进行仿制,这样自然会少走一些弯路,研发费用也会相对比较小。另外,有些国际厂商的产品并非在国内生产,其物流与关税的费用必然加到设备上,加剧了成本劣势。

  集采是否可行,低价是否合理?

  对于集采,设备厂商都有着难言的苦衷。“这就像是国内的高考制度,大家明明知道它不合理,但你却很难找到一个比这更合理的方法。”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只不过在WLAN的集采中,条件设置的不是很合理,商务价格因素占比太高而且太突出。因为在很多运营商看来,WLAN的主要作用是数据业务分流,无论是在用户量还是业务承载哪个方面来看,占比都非常的小,这也是网络质量得不到运营商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虽然高喊四网协同的战略,也进行了大规模部署,但中国移动的WLAN与TD-SCDMA网络一样,网络利用率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

  而在价格方面,该人士则认为,WLAN厂商应该对电信级市场有独特的认识,“盘子是非常大的,你不能指望能够取得与企业网、园区网那样的利润水平,大家是应该放下身段。”在这方面,H3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电信级WLAN市场规模部署初期,H3C的市场表现并不好,但现在的份额上升却非常快。这既得益于H3C WLAN解决方案的诸多电信级特征和市场快速响应机制,同时也受益于灵活的价格策略。“H3C把运营商WLAN市场看作公司的重要战略,因此,主动降低了对毛利的追求。”郑志松曾如此说到。

  但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正在缓解,在去年中国电信的集采中,价格因素只占到40%,技术因素也占到40%,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开始重新考虑电信级WLAN的新特性。正如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移动开发者大会上的发言:“请开发者在创新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想到Wi-Fi不是一个过渡产品,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长久之计。”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