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数字关系就是“饱和市场中存量竞争”的典型约束关系:第一,4G/3G与2G互相“负互补”,任何4G/3G的靓丽增长就意味着2G的大幅萎缩;第二,4G增长与3G增长互相“替代”,大幅推进4G本质上等于大幅分流3G,运营商对4G的战略判断本质上就是对自身3G潜力判断的映像。因此,在未来的中国市场,如果4G数据越强劲,则不仅意味着2G越衰退,还意味着3G数据越惨淡。
当前中国市场3G渗透率仅为39%,3G用户5亿,而2G用户仍有7.5亿之巨。中国三大运营商在3G用户规模上的比例关系是“移动50%、联通30%、电信20%”,在2G上的比例关系是“移动70%、联通20%、电信10%”。3G时代,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G具有优势,整体上对中国移动呈现“抢用户”的态势,3G格局相对2G格局的极度失衡有所扭转。
但进入4G时代,三大运营商的3G/4G网络重回均势,如果中国移动能用其3G/4G顺利承接其2G存量,守住其2G存量不流失,那么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可持续稳守六成以上,市场地位仍无可撼动;而相对应的,只拥有占市场30%的2G存量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将后续乏力,在市场上将找不到支撑其4G/3G继续发展的足够用户资源。
因此,影响未来中国无线市场格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7.5亿2G用户的走向,至于谁的4G数字更漂亮则意义不大。对中国移动来说,4G数字是重要的,因为中国移动4G的主要战略任务就是要承接其2G,特别要尽快承接其中的高ARPU值用户;但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来说,4G数字并不重要,如果其4G增长主要通过分流其原有3G取得,而3G增长又得不到新2G资源的补充,则4G数字越漂亮,其“花大代价把自身存量3G翻新成4G”的运营就越得不偿失。
当前中国7.5亿2G用户正在以每月千万数量级规模从2G中释出。中国移动正以“积极的4G”直接或者间接(通过3G转接)承接这部分用户,每月承接能力已经达到千万数量级。而“就算明天发FDD牌照,暂时也无法以4G领先对手”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必须尽快以“更积极的3G”来争取这部分用户,尽快将语音边际价格推至接近免费(即将语音资费形态推至接近“固定价格、无限语音”),尽快降低非重度数据消费套餐中的流量价格,形成3G套餐竞争力的绝对领先,吸引从2G(包括对手的3G)释出的用户转入其3G,进一步巩固3G,为未来4G发展打好基础。
用“更激进的语音资费、更积极的数据资费”争取用户的机会窗只会开放1年多时间,由于中国移动目前对语音业务的依赖太大,短期无法在语音资费竞争上强硬反击。中国移动每年有超过1亿规模的2G用户转化能力,2年后中国移动也将转变为以4G/3G为主导的运营商,对语音业务的依赖显著减弱,那时无论对手再采取什么竞争手段,中国移动都有能力对等应对,“攻防代价极不对称”的机会窗将随之关闭。
美国成熟市场的四大运营商,两强两弱,两较弱的T-Mobile和Sprint面对不断丢失市场份额的情况,只能以更激进的竞争手段应对,使用户回流,先务实稳住规模,然后再务虚其他。这是电信业规模经济的特征使然,没有别的办法,即使孙正义当老板的Sprint也一样,甚至Sprint在孙正义指挥下在价格竞争上还更为激进。在强者愈强的市场上,弱势运营商想追近差距却不急于积极竞争,或是监管者想让格局更均衡却阻止竞争更积极,这些反而才是比较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