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华为

C114 芒果 中字

  人才战略失当

  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预言: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

  ICT行业,又是一个非常依靠领军人才的行业。对此,应该无争议。但是中国落后的教育环境,使得中国一向是人多,但人才少。很多人熟知的一个佐证是麦肯锡数年前一份报告,它断定只有10%的中国大学生达到跨国公司入职标准。这就给ICT企业的人才战略带来巨大挑战。更有甚者,当代社会有一个现象:虽然现在学习知识的渠道是如此丰富了,但是真正的”牛人“似乎越来越少了(笔者管它叫做”才华集中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雷军说他在小米创业时80%的时间在找人,现在也要花50%的时间。那么,为什么在当代大学纷纷扩招,硕士博士满天飞的今天,如小米这样的知名公司,找人仍然那么困难呢? 笔者认为,知识爆炸,竞争激烈,而学习道路上诱惑和迷惑太多。

  而真正能够有眼光、有意志、有方法成为真正”牛人“的人,太少。

  华为对人员管理,有着特殊的,已经天下闻名的”狼性文化“,包括其加班文化,”垫子“文化,年会上的革命老歌大合唱,”烧不死的鸟是凤凰“等等。对此笔者是过来人,非常钦佩华为的文化建设,坚信华为文化其实治疗了一代中国IT企业人的”幼稚病“。

  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变化很快。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年能够激励60后70后的东西,现在已经不能激励80后90后了。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对于60后70后,”民族产业“的大旗就能激励无数人,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又能吸引很多英才。但是,90后呢?新一代很多年轻人,从小没有经济压力,又在现代时尚文化熏陶下崇尚个性,所以整个价值观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很多人力资源专业机构或网站的调研都有证明。

  牛人少,供小于求,就不太好开条件了,包括”符合华为文化“的条件。

  华为的”同路人“一定会有,但可选择的余地太小了,又如何与不断走向相同战场的互联网企业竞争呢?

  6.商业技能缺失

  华为销售,牛!华为研发,牛!但是,笔者所担心的,是华为缺乏其它必要的商业能力:战略规划,收购兼并,引领创新,以及风险内控等其它能力。

  ① 战略规划能力

  技术出身的很多人往往不能理解,战略能力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很重要,其正确、完整和实用的程度,往往决定了一家公司的生死,甚至不是技术优势所能克服的。不是么?在ICT行业,多少公司因为一个方向走错,即便有最先进技术也无力回天,而另外一些公司一旦战略正确,无需最先进的技术就能迅速崛起。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