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深几度
关注

美学是有秩序的,手机厂商的工业设计往往会融合创始人的个人审美与哲学思考。

一家手机厂商或许每一代产品都可以设计不错,但是如果设计语言无法统一,那么只能说明这家企业的美学缺乏连续性。

这背后的答案是设计部门思想混乱,无法沉淀出一以贯之的设计语言。手机的工业设计就像是写作,它是不断学习、模仿,留下自我设计痕迹,最终形成设计体系的过程。

一家手机厂商一年有十几款甚至几十款产品,每款产品针对不同价格定位都要搭配不同的设计元素,但是又要形成“家族式设计”。

屏幕形状、摄像头位置、腰线、弧度、棱角、材质、配色乃至系统UI都是无数元素堆叠的结果,在元素堆叠中还要形成神韵——这太TM难了。

国内很少能有形成体系化设计语言的手机厂商。如果说有,魅族可能算是其中一家。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英国作家毛姆倡导,写作应该明晰、简洁、悦耳并且生动,摒弃浮华词藻,尽量直白、不矫饰。

魅族的设计语言,很像毛姆的小说。

一.单品和体系

在一款单品上做出好的审美并不难。

某些手机厂商诞生五六年都没能形成体系化设计。在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后,一开始学lumia系列的硬朗设计,后来再学iPhone4一体式不锈钢边框设计。再往后走则是学三星Note5背部双曲面弧度设计。

直到第六代产品设计语言才逐渐成熟,形成了每代产品必有的“主轴”。大方向敲定了,小细节还在不断调试——刘海设计、摄像头位置排列、背壳调色设计、文字雕印位置依旧学习了华为苹果等大厂。

足足9年的探索,可见,设计这件事情到底有多难。它需要不断试错、调整、寻找平衡点,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

做设计就像写作。今天学了毛姆的简洁,明天学了巴尔扎克的平实,后天学了海明威的硬朗,大后天又学了尼采的疯狂。诸多文风杂糅在一起一点点内化,逐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归根究底,设计是一个企业文化、基因不断积淀的结果,它需要时间积累和自觉意识。

好的设计师往往会思索公司、产品的“基因密码”,形成一套招牌话语。

宝马汽车的“大鼻孔”进气格栅就是招牌,雷克萨斯的柔美精致的曲线以及家族纺锤脸也是招牌。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对手机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最好的设计是,蒙上logo都能看出这是它家的作品,它能够直接击中人心。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乔布斯就想通过设计来提升苹果。乔布斯希望苹果电脑像1970年代的Olivetti打印机一样,“成为工业设计界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乔布斯还预见到,设计是苹果区别其他公司电脑产品的一种方式,当时的那些电脑都好像是些电子爱好者的玩具盒一样粗陋。

那时乔布斯找到了Frog设计公司高级副总裁Mark Rolston合作,在这两家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雪白(Snow White)”被确立为苹果的设计语言,其目的是让苹果公司的产品有一贯的识别和统一特征。Apple Lisa因此应运而生。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你可以看到,时至今日,苹果各个产品线依旧保持着Snow White的纯色设计语言。

二.魅族的美学

好的美学设计必须如同毛姆所倡导的语言一样明晰、简洁、悦耳并且生动——只要一看就是你家的。

魅族在MP3时代,就在开始探索自己的设计语言。

我们可以拿魅族在MP3时代的魅族Music card与今天的魅族16系列旗舰放在一起对比——你会发现两款产品“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魅族Music card外观设计机身特点很明显,同时代的MP3相形见绌。魅族Music card看起来就是足够提神。和当时其他电子产品放一起,几乎看不出是一个时代的产品。

以黑白两色为基础附以双层注塑形成的MAC风格,后背采用烤漆材质,并分别搭配灰色和黑色触摸条以及触膜键。秉承“一点一线一面”的设计理念,采用滑动触摸操作,操作极其简化,搭配产品纤瘦的造型,给人感觉相当简洁。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你再去看魅族16系列的设计会发现,它再次特立独行,和同时代动辄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妖艳贱货又形成了差异化。

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的复杂元素堆叠正如一篇文章加入了过多从句,但是魅族的无挖孔极边全面屏就像是毛姆的语言——尽可能以赤裸的心和不做作的态度表达自我,甚至是完全不用形容词。

毛姆在自己的《毛姆写作回忆录》甚至提到自己有这样一个写作理念:

我曾在预想中见到的那样,我的书变得像是一封特别长的电报。在这封电报里,为了节约起见,每个对于清楚地表达意思和情感所不必要的词,都被省去了。

说白了,就是——能删则删,能删则删,删了再删,直达注意力的顶点。

你看,魅族的理念其实也是差不多。

魅族希望屏占比尽可能高,边框尽可能窄,同时还要保持整机的对称设计。为了与整机边角相呼应,魅族设计了用六段弧线组成的极为流畅的超大屏幕圆角,通过魅族首创的玻璃切割方法,使屏幕显示黑边的内外弧线几乎做到完全一致,视觉上实现和谐。

如果你去找魅族Music card以及魅族16系列的共通点,很容易发现类似于宝马“进气格栅”的家族式语言。

1、配色:机身都是纯白色,系统UI都是魅蓝色,尤其是魅族16th背部logo那个灰白配色和魅族Music card机身、按键的灰白配色其实一以贯之。

2、弧度:魅族16s的机身轮廓采用了圆角弧线,魅族Music card也是如此,圆润二字穿越九年依旧不变。

3、排列:灰色触摸条以及圆形触膜键曾是魅族Music card的按键,如今也是魅族16th的背部摄像头排列形状。如此“感叹号”排列形状再度复刻出现。

4、材质:Music card尽可能让手掌触感温润的烤漆涂层,到了魅族16s上,则是用了凯夫拉涂层,同样追求亲肤。

2008年发布的魅族Music card到2019年的魅族16系列旗舰,在11年间都保持了一致的设计语言——腰圆按键、魅蓝色调、灰白色调、圆润手感、感叹号排列。

你再去看后来魅族发布的手机产品,也是如此。

MX2是有史以来最J.Wong的设计。一体成型、不锈钢边框包裹等精细工艺和秒杀当时的共模塑料机,背部塑料处理工艺极为精细,圆形home按键更是特立独行。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MX3延续了MX2的设计,采用当时少见的超窄边框,一块1080P规格,但是其显示比为15:9的定制屏幕让这款手机在16:9的一众手机中视野更为开阔。

魅族MX4 Pro 作为国内第一款正面指纹识别手机,将安卓三大金刚键简化成mBack交互方案。当时的正面指纹识别按键,和魅族Music card上那个腰圆按键的神韵类似。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这次获得天鹅奖年度最佳美学设计手机奖的魅族16s Pro依旧如此,无刘海、无挖孔的极边全面屏这些方案其实把魅族过去less but better,在视觉设计上不断做减法的风格延续下来。

魅族的美学,神似毛姆的语言

魅族16s Pro的竖直三摄再一次把腰圆元素以及感叹号排列组合在一起。

腰圆按键、魅蓝色调、灰白色调、圆润手感、感叹号排列这些魅族的家族式语言不断在不同产品上重复出现,形成了一套“魅族式”的设计体系。

三.语言的进化

毛姆其实非常反感一个作家重复用一种语言风格写作无数作品,他提倡说,作家要比读者先自我厌倦——否则套路化、机械化的写作会出现。

他举例爱尔兰作家乔治·穆尔刚开始写作时——没形成什么文体,他好像是拿着一支钝钝的铅笔在包装纸上写字。但逐渐发展出一种很有音乐性的英语。他学着写那种听上去朦胧慵懒的句子,这给了他许多的快感,他便一发不可收拾。

好的作家需要形成自我风格,更要在自我语言上不断演进突破。其实美学设计也是如此。

重要的是,魅族会不断基于原有设计风格在新产品上不断尝试自我设计的突破,突破在方方面面。

1、交互:魅族MX2、魅族MX3的时代,魅族用的是小圆点的交互;到了MX4 Pro上则是mBack交互;再到如今的魅族16系列上则是全面屏交互。虽说交互逻辑各异,但是说白了,还是尽量往“简洁明了”这个方向进化。

2、材质:魅族MX2、魅族MX3的不锈钢中框+注塑后壳;再到MX4 Pro的航空铝镁合金框架+磨砂塑料后壳;今天魅族16系列的玻璃后壳,每一代材质语言也在进化。

3、排列:你甚至可以发现,魅族的感叹号排列语言也在不断进化。过去魅族Music card上那个感叹号是塑料材质的;到了魅族16的摄像头上,感叹号那个圆点镶了一圈金色的亮边;再到魅族16s Pro上,感叹号同时出现在一个腰圆之上,圆点则是再换成了一圈彩虹边提气,和后壳的霓虹色遥相呼应。

“你渴望来点噪声,来点突然的不谐之音,来打破这丝般的和谐。”

设计语言的进化,恰恰是如同毛姆所说的这个过程。

可以说,每一次魅族的配色、位置的进化,都是具有魅族原本特色的小调整,这小调整颇具巧思,明显是经过了仔细推敲的结果。

这其实就像是一个作家在自身写作风格上不断尝试一些新元素,通过一些文字小实验打破过去固有的写作舒适区。

事实上,语言的进化,也就是在这种不断实验的过程中一点点进化的。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批评家说我野蛮,三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轻浮,四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愤世嫉俗,五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能干,现在我六十几岁了,他们说我浅薄。我走的是自己的路,沿着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路径,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去充实寻找到的模式。”

魅族何尝不是如此,代代旗舰都被骂,代代产品成经典。毛姆一辈子都在被同行嘲讽,但他做自己,最终成了那个时代绝不可忽略的作家。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