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支持5G毫米波的背后是美国谋取5G技术话语权

柏铭007
关注

高通发布的旗舰芯片骁龙865并没集成5G基带,手机企业采用该芯片需要外挂其5G基带X55,这意味着它在5G手机芯片技术上落后于华为、三星和联发科。高通当然不会承认它在5G芯片技术上落后,强调其5G基带芯片X55为全球首款支持5G毫米波技术的5G芯片,其实这不仅仅是它强调自己的技术差异性,更是其背后的美国在谋求更多5G技术话语权。

高通支持5G毫米波的背后是美国谋取更多5G技术话语权

美国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话语权逐渐旁落

一直以来美国对移动通信技术都有很强的话语权,2G时代美国的CDMA技术与欧洲的GSM技术平分天下,3G时代美国同时推CDMA2000和wimax技术,4G时代美国试图推动UMB和wimax技术,不过在4G时代美国推行的UMB和wimax未能成为4G技术标准,导致了美国对通信技术的影响力大幅下降。

美国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影响力下降与它自己内部的企业内讧有一定关系。在2G时代以CDMA技术崛起的高通成2G和3G技术的最大获益者,它拥有几乎全部的CDMA专利技术,而CDMA技术成为3G三大标准(CDMA2000、WCDMA和TD-SCDMA)的核心技术,由此奠定了它在移动通信行业的霸权,高通得以向所有移动通信企业收取高昂的专利费,这被称为高通税。

高通在移动通信市场取得了专利优势之后,希望在4G时代延续它的CDMA技术,推出了UMB标准,UMB又被称为CDMA REV.C,核心技术之一正是CDMA技术。美国另一个科技巨头Intel则推出了以WiFi技术为基础的wimax。高通和Intel推出各自的4G技术标准显然是希望它们在4G标准中获得更多专利权。

结果是高通主推的UMB由于技术缺陷最终被终止,仅剩下的wimax技术标准成为与中国主推的TD-LTE竞争的标准。TD-LTE为中国和欧洲合作推动的LTE技术标准的一个分支,高通考虑到它在CT阵营的专利权选择支持TD-LTE,最终wimax也在4G标准的竞争中落败,于是美国在4G标准的竞争中彻底失利。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竞争中失利,对美国通信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当年美国的摩托罗拉曾是通信设备行业和手机行业的领头羊,朗讯也曾是全球通信设备企业前五强,而如今美国已没有了通信设备企业,摩托罗拉已四分五裂,其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几经转手已被中国的联想收购。

美国希望在5G技术中谋求更多话语权

5G标准的制定主要由中国、欧洲和美国三方博弈。基于4G标准的合作成果,中国和欧洲在5G标准的制定当中合作紧密选择力推6GHz以下的厘米波Sub-6频段,美国则选择发展以30-300GHz之间毫米波频段。

美国选择发展毫米波频段的5G一方面是为了争夺5G技术话语权,毕竟中国已在厘米波技术中取得领先的技术优势。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两大通信设备企业华为、中兴分别位居5G标准必要专利排名第一名、第三名,中国企业持有的专利占5G标准必要专利的比例超过三成并高居第一名,美国要在5G标准中获取更多话语权就要开发差异化的5G技术,于是它选择了开发毫米波5G技术。

高通支持5G毫米波的背后是美国谋取更多5G技术话语权

美国开发毫米波5G技术也有它的优势,毫米波5G技术的带宽更高,高通的X55基带可以支持最高7.5Gbps的下行速度,比华为的麒麟990 5G芯片的2.3Gbps快2.2倍,比支持双载波Sub-6的联发科天玑1000也快近六成,可见毫米波5G技术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当然毫米波5G技术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其衍射、绕射能力非常弱,在广域覆盖方面远远不如厘米波技术,这导致采用毫米波5G技术建设5G网络的成本非常高,只不过欧美国家并不重视覆盖农村的广阔地区而主要以覆盖城市区域为主,因此毫米波5G技术影响不会太大。

美国选择开发毫米波5G技术的另一个原因,当前中国力推的Sub-6频段已被美国军事和卫星占用,短时间内无法将Sub-6频段腾出来给5G技术使用,这是美国选择发展毫米波5G技术的另一个原因。

中国市场对于发展毫米波5G技术并未有明确时间表,毫米波技术主要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经济体推广,这对于计划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手机企业来说支持毫米波技术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个原因,在高通宣布推出支持毫米波的骁龙865+X55基带的组合方案和骁龙765芯片之后,中国手机企业小米、OPPO、vivo都积极表示将会采用高通的这两款芯片,这几家中国手机企业都有意拓展欧洲市场。

5G技术的博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过中国能在厘米波5G技术中取得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毕竟在3G技术之前中国是跟随者的角色,到4G技术才基本取得与欧美平起平坐的地位,如今美国企业在5G技术中不得不另辟蹊径发展5G技术倒显得有点颇为无奈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