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0产业脉络
洞见2021发展方向
新旧年度交替之际
紫金山科技精心打造了一档内容栏目
通过对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企业负责人的深度采访
精选观点,提炼内容
形成对全行业有益的2021年发展参考
本期话题:
对众多经历了疫情考验的企业来说,如何把一个硬邦邦的数字化转型,变得更弹性?
在最近的各地调研中,有两个事情令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印象非常深刻。
一个是肯德基的数字化程度:在中国本土,肯德基可以说是把外国快餐做本地化特色做得最灵活多变的一个例子了,粥、卷饼、油条、饭等花样不断,但这是表象之一,背后还有其从2015年开始迈出数字化第一步后,从后台运营到前台点餐完成了全面改造,改变了排队、找座位局面的数字点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5%,数字支付占比则高达90%,而且开发了WOW会员、手机自助点餐、宅急送、K-Music、口袋炸鸡店等一系列数字应用,也对外打通了美团、饿了么、天猫、口碑等第三方平台,几乎覆盖了数字端全场景。
另一个是杭州的数字化治理,例如通过“便捷泊车”和“数字公交”破解了西湖周边交通长期拥堵问题;通过部门间系统互联互通和医院流程再造,市民只需要一部手机一个“杭州健康码”就可完成验码进医院、挂号取号、就诊、缴费、医保结算等一系列流程;湖滨街区通过智慧街区系统可以随时根据景区人流量调整安防力量;甚至一个市民在“城市大脑”系统中就关联着上千个相关信息,通过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把很多民生管理、基层管理变得非常集中和灵活。
往大了说,未来三年,ICT企业还要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总支出将达到1.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IDC数据)
往小了说,一场疫情下,企业比以往更明显体会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那么,这笔价格不菲的IT投入,除了让企业更强大,更灵活,那么在下一次应对突发事件时如何变得更弹性,也被提上了更重要的日程。
也正因此,数字化转型到底能不能帮助企业拥有“弹性复苏”能力,是武连峰先生接受紫金山科技“预见2021”话题采访时,着重提到的一个点。
01
疫情后的六大永久变化
紫金山科技:近期“十四五计划”又一次重点提到了科技强国的战略,结合2020年这场疫情给各行各业尤其是ICT企业带来的变化,您如何看待2021年中国ICT市场的新局势,或者在哪些方面会有一个明显的不同?
武连峰:不确定环境、双循环格局、高质量发展、重科技创新、谋系统安全,这是近期“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5大关键词,再结合行业用户更加关注的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和消费升级,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后的常态下的中国ICT市场可预见6大永久性变化,一是财务的可预测性和灵活性,二是数字优先的客户互动模式,三是在家办公/远程办公将成为常态,四是技术使能的运营模式,五是新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六是数据驱动型商业模式。
这6大永久性变化,也分别从资金、信息、人才、供应链等方面,反应了很多正在企业中实际发生的细节变化,例如企业收入与采购、成本控制、投融资等将变得更动态化;在运营模式上出现更多的自动化、非接触式和自助服务;业务连续性计划会把未来疫情/危机的影响考虑进来;数据的使用和分析、AI、机器学习也正在被很多组织和企业应用。
其中,数据的价值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到2023年,50%的中国大型组织都会采用“数据超市”战略来统一数据存储、访问和管理。
同时,90%的中国省市将设立大数据局,进而打破各类数据孤岛,依托一个“数字大脑”真正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
02
2021年的十大预测
紫金山科技:今年这场疫情在中国基本被控制住、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后,马云10月份说了一句话,提醒各企业“千万不要小看这场疫情,这场疫情是倒逼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甚至不亚于二战”。那么,你认为2021年ICT企业最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变化?并如何让自己跟得上节奏?
武连峰:的确,马云这种说法并非耸人听闻。现在中国全面进入后疫情时期,有的企业倒闭了,有的企业在复苏,而在数字化转型上的IT投入反倒不如国外同时期的力度大了。因为国际上很多国家疫情还在延续,他们在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例如商场里设置人和人的距离尺度,把机场座位改造成有一定距离等。
其实纵观整个ICT环境,我们认为有十大趋势是需要企业重点关注的。
一是技术领域的中国特色愈发明显。在2020年提出的新基建、双循环、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驱动下,政府和企业会持续投入数字化转型,而且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例将超过70%,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企业核心应用解决方案、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中国核心技术与专利占比越来越多。
二是数据的价值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如果说之前数据还属于“石油资源”的话,那么很快就会变成“水”一样的刚需。而且国内范围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也会分五个阶段,从江浙沪到广东再到北京,发达地区对数据的价值认知比较强,产业数字化占GDP百分比较高,所以更愿意为数据而花钱,并能带来投资回报。
例如浙江某个地市,有一家给金融公司做大数据服务的企业,在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获得了很多中小企业的数据,基于这个与政企合作,数据实现共享和整合,可以让企业、政府多方面受益。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也得益于政府的主动,本来在人才、基建、产业等方面资源都不足,但政府很主动,在当地利用办大会、建产业园、建数据中心等,让很多的大数据企业来安家、发展,进而带动数据存储、分析等发展,并让关联产业受益,衍生出智慧矿山、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应用,进而提升GDP,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是非接触链接商业重新定义客户体验。就像前面提到的肯德基的案例,他们的数字化系统做得早,得以在疫情期间,利用非接触配送、自助服务、各种外卖APP的入驻,一万家店都在运转,受疫情影响比较小,这也得益于百盛中国的CIO是IT技术出身,所以对采购、运营、服务环节的数字化部署非常积极,并且已经采用了AI系统帮助更好管理。
四是利用宽带、安全系统、便携终端,创建员工远程工作的能力,这在国际上也是未来一大趋势
五是企业会加速向云迁移,驱动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到2021年底,中国将有60%的企业建立一种机制,向以云为中心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转移,速度是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的两倍。预计到2024年底,中国中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将超过8万个。甚至一家房地产企业也已经明确表示内部建立数据中心,外部利用公有云做双重保障,存储内外部双备份,以应对疫情这类不确定性发生。
六是5G与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加速部署。其实目前5G/边缘计算等技术已经不是最大问题,到底怎么让技术带来实际的经营改变、服务改变,企业一把手、CIO是不是能真正认识到必要性,从企业内部就打造数字化文化,这是很关键的。例如我们合作过的宝洁公司,就是2019年度数字化转型的大奖获得者,他们内部就有很全面的数字化体系评价,甚至对员工“数商”意识的培养,请新进来的员工老资历员工培训数字技术的理念和案例等,做得非常好。
七是AI加速各类自动化场景的应用部署。AI与基础架构运维相关的部分对企业有非常大帮助,目前企业用AI更多用于改善服务,而不是改善内部经营管理。但到2024 年,45%的重复工作任务将通过使用由AI、机器人和RPA提供支持的“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或增强。60%的中国1000强公司的IT部门将采用自动化运营实践来转变其IT员工队伍,以支持规模化创新。
八是“首席信任官”助力企业打造未来信任。没错,到2025年,中国超过50%的大型企业将设立首席信任官的角色,80%的首席信任官将要求供应商结合安全和风险能力来衡量企业信任,包括供应商关系和员工声誉。这对很多涉及安全的新科技的应用,也是一个利好。
到2023年,客户和第三方之间的集体风险管理要求将迫使20%的第三方风险和安全服务提供商采用先进的分析工具,而大多数跨大陆航运也将使用包括船员信息健康、船用燃料来源、货物来源数据的区块链。中国在食品溯源、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也将越来越多。
九和十,分别是通过投资并购获取数字技术能力,数字化链接扩展的生态系统兴起。
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互联网APP平台纳入了生态一部分。最近,中石油也在规划一个新公司,意欲打造一种新的加油服务,把传统的加油站变成智慧加油站。
这样传统的企业都已经在努力发展新业态了,足以可见各行各业对数字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