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行业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5G+
紫金山科技:之前电信运营商一直提5G专网,发布了白皮书,并且中国移动还出了5G专网套餐,这看起来还是和toC市场策略有点类似。在您看来,类似的白皮书和专网套餐,对发展工业互联网用户能起到哪些作用,或者这样的策略还有哪些问题?
杨光:这些白皮书与前面提到的实验、试点项目一样,都对教育市场、凝聚产业共识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产业界对5G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广泛关注就体现了这些白皮书、行业研究报告、试点项目的成果。
目前5G工业互联网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运营能力和可规模复制的技术方案及合作模式。同时,目前市场上也确实缺乏相对深入的商业实践。这种情况就要求产业界和研究机构深入合作,对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市场空间、投资回报等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才能形成更有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建议,对运营商和行业客户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有所启发。
就5G专网套餐而言,确如你所说,其思路仍是延续了电信运营商在消费者市场上以标准化的产品和业务,服务于尽可能多的客户的策略。但是5G专网市场,尤其是大型企业客户,往往会有一些高度定制化的需求。虽然目前的专网套餐已经包括了一定的灵活业务选项,但能否完全适应高度定制化的需求,是否还需要运营商在目前套餐基础上进行专项的定制化开发工作,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或者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运营商在5G专网市场启动初期,或许可以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将重点放在自己较为适应的、相对容易标准化的细分市场,而不急于进入那些需要大量定制化工作的细分市场,待定制化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之后,再逐渐扩展目标市场。
紫金山科技:在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针对5G专网发布了特别的频段,一些企业也在自建5G专网。而国内的制造业等行业客户,更适合哪种方式来建网,才能有真正的5G+能力?
杨光:对于行业用户来说,5G只是手段,以通信连接为基础,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生产效率才是目的。企业用户可能对具体的部署频段、技术选型等等并不十分在意,但作为自主经营的企业,他们肯定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投资节奏,建设一个能够自主控制的基础网络,服务于自己的生产流程。从这一点上看,自建专网更容易实现这样的诉求。在德国市场,我们就看到了企业用户在非常踊跃的申请专网频率。德国监管机构开放5G专网频率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已经收到了93个申请,发放了88个牌照。在日本、中国台湾、英国等地,也都出现了企业自建专网的案例。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规模和专业能力方面,依托公众网络的运营商专网模式相对更具优势。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运营商充分尊重企业客户的主体地位,加快反应速度、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研发和服务能力,才能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