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强化iPhone,只会让苹果局限在制造业而没有未来
“智能相对论”梳理后发现,苹果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iPhone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5亿台,iPhone在销量和口碑上达到巅峰。而此后,苹果再也没有把iPhone的销量做到这个规模,而是稳定在2亿台左右。并不是因为iPhone没那么好了,而是因为对手赶上来了,比如华为销量的大幅增长,苹果很难再获得更多的新用户支持其销量规模。
这段时间,也恰好是Angela Ahrendts执掌苹果零售,她一再想把苹果产品做成奢侈品销售,iPhone的价格在这段时间上升最快,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iPhone对新用户的吸引力。意识到问题的苹果开始有所调整,比如发布稍微低端的iPhone作为入门款来弥补销量。
甚至在产品型号上,苹果也想了很多办法,既想保持iPhone的高大上形象,又要让用户觉得有性价比。于是在换壳的同时,又做起了换名字的游戏。iPhone从单纯的数字编号变得复杂,比如增添iPhone SE/SE2,iPhone Xr,还引入了iPhone Pro。但同时又缺乏对新系列产品更新的持续动力(iPhone SE更新间隔很长,iPhone Xr没有后续,现在又出了iPhone 12 Mini)。
种种现象表明,苹果自己对iPhone都没有那么自信了,以前乔布斯说的,“用户其实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他的角度是在替用户考虑,但现在的局势则可以理解为这是苹果傲慢的根源。
面对难再的辉煌,苹果做了几个影响深刻的事件,它在2015年引入了Apple Watch,算是把一部分功能移植到可穿戴设备。接下来,又在iPhone 7发布取消耳机插孔的时候,推出了TWS耳机AirPods。
现在这两款可穿戴产品,自成体系,规模已经发展成与iPad相近,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因为iPhone销量下降带来的收入损失。这两个决定,似乎也更像是为股东准备的大礼,并非完全从用户角度考虑的产品,AirPods和Apple Watch都沉寂了一段时间才爆发,并成为行业现象。现在TWS耳机和手表都成了手机厂的标配,苹果顺带又把手机厂给救了。
但AirPods和Apple Watch的成功,却让苹果再度削弱了对iPhone的重视。而且苹果在iPhone上的一些创新尝试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销量提升,反而大幅增加了成本,拖累了自己。比如面容ID的引入,对手的高效模仿使得苹果的独特性迅速泯然众人。苹果已经不是当年的“孤独求败”,安卓厂家也不再是“吴下阿蒙”。这种环境下,苹果的创新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对此,可以用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来准确论述。他的理论认为越原始越简单的物类存在度越高,越后衍越复杂的物类存在度越低,且存在一个递减趋势。随着存在度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叫代偿。
通俗理解就是后代个体还想处于与前代类似的竞争地位,必须要付出更多,或者拥有更强的本领。比如现在小孩读书要学的东西比我们那个时候强多了,就是这个道理。
简而言之,苹果要创新,面临的挑战会变得更多,而且还会因为创新带来的成本增加被竞争对手轻松反击;苹果越创新,所需要牵扯的方面就越多。所以在2015年以后,苹果一方面发布iPhone SE固守入门市场,护住3000元手机的盘面。同时又通过扩展附件,增加iPhone的黏度,并向广度拓展,弱化iPhone本体,并向软件和服务方面倾斜,成效显著。
根据国外Buy Shares的统计,自2015年到2020之间,苹果服务的成长了超过160%,成为苹果增长最快的部分,同时可穿戴设备的增长也超过了144%,紧随其后。而同期的iPhone收入则下降了15.77%,一增一减,两相比较,似乎为苹果指明了方向。
资本市场对苹果的改变也十分敏感,它们在等待苹果从iPhone延伸的业务的成功喜报,于是在苹果冲破一万亿美关口的时候,维持反复震荡,同时也把市盈率钉死在20倍左右,资本市场对苹果的信心并不充足。
自去年9月份之后,苹果股票一路走高,并成为首个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公司。苹果终于摆脱了制造业的桎梏,从20倍左右制造业估值变成了40倍往上的科技、服务估值。作为对比,长期在1万亿美元左右与苹果交织的微软,市盈率在60倍左右,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估值。而实际上,苹果的互联网属性并不输微软,但iPhone这样的硬件完全左右了苹果的性质,从这个角度上看,摆脱iPhone的硬件形象也是苹果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且苹果已经尝到甜头,它也早就在做试探。比如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苹果胆子那么肥,敢把MacPro机箱的脚轮卖5000元,一根闪电信号线敢卖1000元?苹果的定价模型显然不是基于成本,而是基于资本平均收益,并且苹果的其他配件都很贵,其定价早就超越了制造企业的范围。
苹果早就想摘掉硬件制造商的帽子,它一定不会想继续局限在iPhone的外骨骼下,限制苹果长大,任何在硬件上的优化和努力都会把它打回硬件公司的原形。这种条件下,苹果在硬件上对iPhone的任何改变都会变得谨慎。一方面它上了服务这条船,而且未来还将继续强化这个特性,所以未来市面上出现苹果电影的时候不要太吃惊;另一方面,如果继续在手机领域,似乎创新面也没有那么多了,最主要的是,就算创新,带来的收益和投入相比变得没那么划算,使得苹果的创新动力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