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月7日消息(九九)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业务2020年9月率先在上海商用后,今年1月起,天津、广州、深圳以及甘肃、江苏、吉林、四川、云南、浙江各市均已正式开通该业务。
一号双终端,顾名思义是两个终端共享同一个号码的业务,该业务将用户的手机号码与可穿戴设备进行绑定(绑定后手机即为 “主设备”,穿戴设备即为 “副设备”),无论用户作为主叫或是被叫,主副设备均对外呈现同一号码。
支持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业务的手表包括Apple Watch S3/4/5/6、Apple Watch SE、HUAWEI WATCH PRO、OPPO Watch、中国移动W10S智能手表等。
摆脱实体卡:可穿戴智能设备独立运行
一号双终端业务引起关注起始于2017年,苹果公司推出Apple Watch S3蜂窝网络版,可以通过蜂窝数据实现通信。但国内运营商当时并没有推出该业务。
2019年1月,中国移动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7个城市率先开启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试验。202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批文,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
一号双终端功能借由eSIM卡实现,eSIM卡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比起实体SIM卡,eSIM卡有着诸多优点:首先,对用户而言,eSIM卡是将存有用户身份信息的芯片直接嵌入到设备主板上,无需用户进行物理插拔,实现了电子化和无卡化;第二,对终端设备商来说,在进行设备的主板设计时,无需再专门预留卡槽,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第三,由于eSIM卡内嵌于主板上,极大地改善了抗震和防水能力,特别适用于复杂、严苛环境中的小型电子设备;第四,eSIM卡并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随时切换。
eSIM意味着只能使用手机进行上网、语音通话的时代即将终结。随着5G、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和物联网设备能够独立运行,上网和语音通话将不再是手机的专属功能,由此带来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拓展应用场景:瞄准万物智联的星辰大海
目前,eSIM技术已被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伴侣等,下一步将在车联网、工业物联网等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智能手表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广阔的物联网连接才是可以预期的星辰大海。
根据麦肯锡、IHS、GSMA等机构预测,全球将在2021年实现50亿个连接数;年复合增长95%,2022年度eSIM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美元。
在NB-IoT网络已经全国覆盖的背景下,对于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等应用场景,企业用户需要采购海量的传感器、水表、远程控制装备等。如果生产方能直接为每个设备嵌入eSIM芯片,对于企业用户而言,一方面可以省去批量购买SIM卡并维护的烦恼,另一方面可以自主选择甚至随时更换运营商,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eSIM新业务的出现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契机,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一方面,eSIM卡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以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随时切换,对运营商的服务运营考验巨大。另一方面,产业链需要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探索。eSIM卡产业链涉及运营商、终端厂商、APP厂商、方案服务商、卡商、芯片商等多方企业,如何打通eSIM卡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尤为关键。
尽管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移动将在何时全国范围内推广该业务,但“eSIM一号双终端”在多省市商用是其向新一轮物联网布局迈出的重要一步。2020年10月,中国移动大规模采购7000万颗eSIM晶圆,其中消费级晶圆4000万颗,工业级晶圆3000万颗,可见中国移动已经蓄势待发,准备迎接eSIM时代的到来。
来源:C114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