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如何把握5G窗口期?

翟菜花
关注

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带来伟大的企业。PC互联网时代,从三大门户到BAT的格局确立;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黄金十年,孕育了诸如字节跳动、美团、滴滴、快手的辉煌时代。拥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如果看到了机遇,适时推动企业组织的变革,调整发展方向,就能在新的发展窗口期飞速前进。

当下,产业互联网声势浩大,5G智能化正在成为主流,能够把握住机遇,对企业而言也就意味着一次涅槃。而在这场更为硬核的数字化浪潮中,有一类企业备受瞩目——芯片厂商。芯片是所有软件应用、硬件设备最底层的技术承载者。在5G时代带来的发展浪潮下,芯片行业又该如何迎接变化,抓住时代发展红利的呢?

近日,芯片企业展锐牵头举办了一场“UP ·2021展锐线上生态峰会”,邀请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台积电、腾讯云、京东物流等芯片行业大咖,探讨了5G等先进技术对构建数字社会的驱动作用等问题。

芯片企业与5G相关企业之间的交流,其中干货还是挺多的,能为芯片行业的发展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在观看线上峰会之后,笔者也产生了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借此分享给大家。

通信技术迭代升级,能带来哪些红利

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信,从1G到5G,通信技术的迭代,总会直接、间接产生一些发展红利,改变各行各业,继而改变人们的生活。

通信技术的迭代,最直接产生的发展红利就是基础建设的换代红利。

从之前遍布全国各地的电话线,到遍布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基站,再到1G-5G期间基站的更新,通信领域基础建设的更新换代为华为、中兴一类的通信技术公司带来发展红利。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芯片成为终端设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随着通信技术的迭代而迭代,华为海思、苹果、三星、展锐、联发科、高通等芯片设计厂商是芯片换代红利的受益者。

而通信技术的迭代,间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间接产生的发展红利有很多,本文仅对以下三个方面的红利做具体描述:

1.互联网行业

通信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数据传输速度的发展,而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信息的收发、各种数据的交互,数据传输速度的发展,间接带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例如互联网行业的内容媒介形式变迁,就与通信技术有关。互联网内容社区的内容媒介形式在2G时代是文字,3G时代是图文,4G时代是视频。因而产生有诸如微信公众号风口、秀场直播风口等。

2.消费电子行业

硬件产品随着通信技术的迭代也随之更新换代,通信技术迭代后存在的消费电子产品换代需求,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红利。

例如手机行业,我国的通信技术在4G时代到来时追上世界领先水平,才得以支持我国的手机行业能在国内市场开启混战,在激烈的竞争中角逐出胜者。

而当国内的通信技术领先于世界上的某些国家时,国内的消费电子企业也可以通过通信技术优势出海寻找增量。

同样以手机行业为例,小米在进入印度市场之初,印度团队引入50万部3G制式的小米4,因为再过一两年就进入4G时代,小米4并没有在印度市场畅销,而50万部手机的库存压力,使得小米不得不寻找其他正处在3G时代的国家销售,反而意外奠定了小米手机的出海格局。

3.传统行业

通信技术的迭代带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新零售等带动传统行业触网,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如电商行业的C2M反向定制,用C端需求指导工厂定向生产。

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传输速度逐渐可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部分传统行业的生产流程转向数字化,用生产系统做生产规划、资源调配等。

一些面向传统行业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获得红利,如为餐饮行业提供SaaS服务的企业,为传统工厂提供数字管理系统的企业。

另外,诸如云游戏、智慧城市等也是享受到通信技术迭代带来的红利而产生的新行业。总之,通信技术迭代能为诸多行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芯片行业如何把握5G窗口期

5G时代是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人类、物体的各种变化都可以成为可被记录和分析的数据,新的经济、商业模式也在开始形成。当下正处于5G通信技术更迭的窗口期,芯片行业应如何把握?

芯片行业享有通信技术迭代带来的直接红利,而要想完全把握住通信技术更迭的窗口期,还要明确自身定位,从软硬件技术承载者的角度,帮助各行各业把握住通信技术更迭带来的间接红利。

同样以第一部分通信技术迭代带来的三个间接红利方向为例:

1.物联网

5G时代数据传输速度的加速,使人对于数据交互的需求不满足于互联网中的虚拟数据,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也越来越被重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场景需求应运而生,智能终端由单一向集合发展。

芯片行业支持的终端应不止局限于电脑、手机、平板这类与互联网相关的设备,也应向物联网的智能设备拓展。

2.消费电子行业

中国的通信技术在5G时代实现超车,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再加上4G时代国内激烈的竞争,导致国内的消费电子品牌市场竞争经验普遍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电子品牌,这就造成中国的消费电子品牌在海外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如畅销非洲市场的传音手机,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在峰会上也有类似的观点提出。展锐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周晨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2G网承担的基础网络的角色将逐渐转交给4G,这就意味着4G网络在未来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在全球范围内,4G消费电子市场依旧广阔。

而为这些出海的中国消费电子品牌提供芯片以保持海外市场优势,同样是芯片行业的市场红利。

3.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5G时代有一个“二八定律”,20%的应用是在to C行业领域,80%的应用是在to B行业领域。这是因为过往的通信技术对工业的改造,只停留生产流程、数据记录等,而5G通信技术的数据传输速度,已经可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芯片行业可以为B端有工业数字化需求的企业提供5G数字化解决方案,成为其中的基础建设部分。

通信技术迭代为各行各业带来间接红利,也因为这些红利,我们的社会才能朝着数字世界发展。而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芯片这一技术承载者,芯片可以说是数字世界的基础建设。

“想致富,先修路。”无论什么行业,都离不开基础建设,芯片行业支持各行各业获取5G通信技术更迭窗口期的红利,自然也就能在窗口期飞速发展。

摆脱技术大牛陷阱与低端陷阱,用行动抓住时代红利

这么一分析,好像作为基础建设的芯片行业,在通信技术更迭之时躺着就能赚钱,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1.技术大牛陷阱

对于芯片企业来说,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芯片企业对技术实力产生误解,以企业中的一两个技术大牛作为企业技术实力的判断标准,不付出实际行动去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武汉弘芯在前几年高喊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获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就是有前台积电COO蒋尚义做CEO。可据天眼查APP显示,武汉弘芯半导体公司改名武汉新工现代制造有限公司之后,已于今年6月29日注销。

2.低端陷阱

展锐的前身是展讯通信和锐迪科两家芯片设计企业,后合并为一家。按照展讯2001年在上海张江成立算起,也有二十年历史了。

但这家成立近20年历史的企业,不只是智能手机主芯片市场市占比归为“others”,在技术方面,展锐在2G、3G、4G时代曾分别落后业界先进水平15年、8年、10年,直到2019年才开售4G全网通产品;在终端产品方面,2018年,国内几乎看不到一款搭载展锐芯片的终端产品,海外功能机是展锐的主要市场;在客户结构方面,2018年,展锐几乎丢失所有品牌客户.......

3G时代曾辉煌过的展锐,基本错过了整个4G时代,由于战略缺位、管理混乱、质量缺陷、研发迭代慢等多重因素,在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先后增长的时候,曾经的展锐只能在低端市场维持。

展锐过去将“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理念之一,将降低成本作为目的,使企业产品陷入低端陷阱,只能卖给低端客户群,利润低也就难以对研发进行高投入,导致持续的技术追随和落后。这一发展理念不改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所以说,芯片行业虽然是软硬件的技术承载者,是数字时代的基建,但也并不是躺着就能赚钱,还是要付出一系列行动,主动抓住时代红利。

前段时间,据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展锐今年二季度全球手机主芯片市占率上升到8.4%,异军突起,黑马之姿显著。

在近两年,搭载展锐芯片的终端包括智能音箱、儿童手表、蓝牙耳机等,覆盖多个使用场景。展锐为很多新的物联网玩家提供芯片,诸如搜狗智能录音笔、KEEP智能体脂称、儿童早教故事机、学习机、亮风台的AR眼镜等。

在客户方面,展锐以前是做海外市场,近两年回归国内,为国内的品牌客户合作,如中兴、荣耀、小天才、realme等,助力国内消费电子品牌拓展海内外市场。

近期举办的线上生态峰会上,展锐还公布了其“5G+4G”产品战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开始构建“一专多能”的新战略,以智能机业务作为产品形态,技术、生态和供应能力的主干道,不断地创新,打造面向更多产品形态,更加开放的生态平台。

在工业电子方面,展锐在19年初成立了工业工业电子事业部,助力B端企业的数字化改革。展锐与京东物流合作,建设5G智能无人仓,5G智慧物流园;与鼎桥通信合作,利用5G的低延时特性支撑电力配网差动保护,与海信合作,打造智慧采矿数字化解决方案;与广和通、深圳宏电联合推出5G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展锐的一步步行动,找准了5G通信技术迭代为各行业带来的间接红利,用自身的产品为各行业提供底层的技术支持,才让这家“老牌”的国产芯片摆脱低端陷阱,在近两年实现高速增长。

总的来说,芯片行业应付出实际行动,切实提升自身,做好数字世界生态承载者的角色,积极提供先进技术和产品,积极参与到无论是中国品牌出海、创新智能终端开发、5G toB的大潮中,主动抓住5G时代的红利。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