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企业扎堆造车之后,“汽车狂人”李书福要反攻了

派财经
关注

出品|派财经(ID:paicj314)

文|王飞澍  编|派公子

手机企业扎堆造车之后,“汽车狂人”李书福要反攻了。

9月28日,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未来将服务全球市场。

一段时间以来,手机企业涉足造车的不在少数,小米、OPPO都已有了明确的造车计划,华为也推出了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走着车企的路,颠覆着汽车行业。在此形势下,吉利成为了第一个反攻手机行业的车企,而在这背后,吉利与李书福有着怎样的考量?直接硬刚高端智能手机,吉利能成吗?

造手机背后的大棋局

李书福突然转向造手机,是一时兴起吗?

答案想必是否定的,虽然星纪时代注册成立时间为9月26日,但据媒体披露,李书福对手机行业的关注已经有3-5年了,入局造手机绝非心血来潮。

单从团队组成来看,星纪时代CEO为王勇,曾担任中兴TD-SCDMA产线负责人;高管团队成员张亚东,曾任中兴手机副总裁。另外,有不少小米背景员工也已加入吉利手机团队,例如系统和软件负责人汪文俊,其2010年就加入小米,此后转战OPPO手机,如今已参与到吉利手机项目。目前,有消息称星纪时代已经已经搭建了40-50人的团队。

可以看出,吉利造手机并非儿戏,单从投资100亿与组建手机团队的豪华程度而言,李书福可以说是志在必得了。然而,从关联性不强的汽车跨界而来,李书福造手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针对外界的疑问,“不务正业”的吉利方面解释称,手机具有较强的软件能力和算力,先进的芯片都是先用在手机上,未来反哺到汽车上;用户手机不离手,要想和用户建立链接,手机是最大的入口;目前吉利在做低轨卫星,可以直接接入6G网络,用自己的卫星信号做联网输出,成本较低;此外,手机和VR结合在一起,未来可以带着眼镜通过手机看3D电影和动画片;最为关键的是可以与手机一起建立汽车生态。未来吉利汽车手机将是标配。

在这一解释中,“汽车生态”无疑是圈出来的重点,手机的作用毋庸置疑。汽车能否与手机无缝连接,已成为衡量不少车企智能网联水平的标准。如果,未来的吉利手机能够与吉利车机系统做到更方便、更多场景、更多特有功能的协同,那么无疑能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汽车生态。

吉利从手机入手,确实能够带来这方面的优势。接近吉利的知情人士王蒙认为:“吉利造手机,可以方便其收集用户需求,更好的实现人机交互、车联万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最为接近智能车的终端,智能手机并不涉及安全问题,这也意味着车企的许多新技术,可以率先在手机上应用迭代,之后其经验也能反哺智能汽车。

实际上,这与华为、小米、OPPO的智能汽车思路类似,都是从智能生态的一端,扩展到另一端,只不过手机企业是想给智能手机安上轮子、沙发、动力系统,而吉利是想在汽车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手机,两者殊途同归。

而这样的布局显然能为吉利带来更优秀的汽车生态,以及营收的想象空间。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当前汽车的价值构成仍以硬件为主,占到90%,未来这一比例将下降到仅为40%,而剩余的60%将由服务、软件及内容主导。“更重要的是,这些软件和应用程序恰好是利润率较高的业务。”

目前,车主可以在特斯拉 App 中支付1万美元购买辅助驾驶功能、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加速性能提升以及其他高端功能,实时路况、卡拉 OK、流媒体等功能也将加入付费套餐。蔚来汽车也推出了NAD服务订阅模式,用户以每月支付680元的方式订阅ADaaS服务,4月又推出了“NIO Pilot全配包”定价为39000元。

“小鹏要软硬件服务结合一起,开辟全新的赛道,才会有更好的毛利表现。”何小鹏在媒体专访时表示。广汽蔚来则做得更“绝”,其创始人廖兵直接公布了广汽蔚来007的BOM单,并宣布硬件综合利润不会高于1%,盈利将主要靠软件。

上述一切的基础,就在于车企能否研制出具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系统和软件。但实际上,传统车企不仅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系统获得收益,而且今后很有可能需要从第三方购买,失去“灵魂”,更遑论从软件中获取利润。

显然,吉利瞄准的正是这部分的盈利能力。根据吉利汽车的规划,到2025年其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要达到100万辆以上,带来的利润将极为庞大。

亿咖通是关键

如此大动干戈造手机,吉利有何把握?在探讨这一话题之前,不妨先细看下新成立的星纪时代。资料显示,星纪时代注册资本8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沈子瑜。股东信息方面,大股东李书福持股比例以4400万元的出资额,持股55%,为实际控制人;沈子瑜出资2400万元,持股比例30%。李书福和沈子瑜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除了李书福之外,沈子瑜这一角色至关重要。2016年,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立了亿咖通科技,沈子瑜担任亿咖通联合创始人、CEO。目前,亿咖通在杭州、北京、上海、武汉、大连及瑞典哥德堡设立了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超过千人。

2020年,亿咖通科技为吉利汽车深度定制的GKUI智能生态系统搭载了旗下40多款车型。今年8月,亿咖通迭代后的新车机操作系统银河OS在吉利星越L车型上落地,并逐步向其他车型推广。

就在不久之前的9月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与亿咖通科技正式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向其注资5000万美元,相当于亿咖通科技总股份的1.51%。

吉利汽车表示,亿咖通科技有能力提供计算机系统、驾驶舱操作系统、软件及自动驾驶,同时还提供汽车智能相关产品及服务,包括汽车核心芯片模组,汽车智能软件及生态产品等,投资该公司符合吉利汽车打造智能技术生态的长期战略。

实际上,早在2018年,亿咖通就提出了智能汽车构想——基于全球在线云服务,让手机、车机时时在线,通过同一个账户,让车辆与手机互相识别,数据共享、千人千面。由此可见,由亿咖通、沈子瑜参与造手机或许早已成为吉利的既定策略。

华东地区某证券公司汽车首席分析师表示,亿咖通做的是车机系统,与手机业务有一定的业务协同度,所以作为一个先头部队去试水。李书福的表述则更为直截了当:“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承载吉利造手机任务的关键是沈子瑜和亿咖通,他们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做手机来磨炼自身的软件能力,最终的目标还是服务吉利智能汽车,手机只是服务的一种方式。

那么,吉利入局做手机,胜算究竟有多少?

从李书福的发言来看,其目标直指全球市场的高端手机,而这一市场自华为跌落之后,已经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的报告显示,2021年第2季度,全球高端手机的销量同比增长46%,高端市场排名前五的依旧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

如果吉利手机能够结合低轨卫星、车联网等,做出与众不同的功能体验,相信有机会在高端市场立足。毕竟,从造手机本身而言,难度其实并不高,早在山寨机时代,在深圳华强北组装一部手机就已非难事,而智能手机早期,各路玩家入局造手机也非秘闻,乐视、360、美图、格力、海尔、TCL、海信等各界厂商都曾经涉足其中。

一位ODM厂商人士表示:“(吉利)大概率会找ODM厂商代工,这是最省力、成本也最低的办法。”“今年年初,吉利与富士康谈的是汽车领域的业务合作,当时吉利还没有明确的手机业务计划,但富士康在ICT领域的专业能力、丰富经验和全球化布局,或是吉利入局手机领域资源协同的最佳选择。”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至于如何打开局面,有业内人士建议买吉利汽车送手机,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就像恒大原来提出的未来可能会推出买楼送车一样,吉利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捆绑销售,把手机业务打开。”要知道,吉利汽车上半年就销售了超过63万辆汽车,而在2025年的规划将实现365万辆的目标,又有谁能拒绝买车送手机呢?

因此,不难看出,从一开始吉利造手机就是奔着车机而来,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沈子瑜与亿咖通,其能否将做手机得来的优势与车机实现完美协同,也就成了吉利手机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高端之困

吉利造手机,需求方面吉利自有充足的理由入局,而造手机本身的能力也并非吉利所需要担心的内容,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吉利手机是否能够站稳高端。

“几乎看不到新手机品牌的机会。”当某手机行业人士听闻吉利造手机之后表示,做手机或许很容易,但做好高端则非常之难。手机圈几乎已经过了拼制造、供应链的阶段,长续航、高清拍照、全面屏,一轮一轮的技术卖点宣讲完之后,行业已经进入品牌和渠道的角逐地带,而且每家都已经形成自身的独特打法。

华为某高管也对吉利造手机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汽车和手机行业本身基因相差较大。“汽车厂商各方面本身比较滞后,产品理解和软硬件技术能力积累都比较薄弱”,而手机市场则类似于互联网行业的赢者通吃,是变化迅速且竞争激烈的。

以研发而言,小米202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93亿元,预计2021年将增长30%以上,达到130亿元;OPPO在2018年的研发费用还未超过40亿元,但2019年就猛增到100亿元;一向重视研发的华为,研发费用则以千亿计。目前,头部手机厂商中,员工人数普遍超过一万,相关研发人员更是占据了50%以上。

在所有研发费用中,高端手机的研发费用又属于重中之重,通常而言,最先进的元器件及功能往往会率先应用到高端手机。以华为Mate40为例,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曾表示,该机型是历代Mate手机中不论人力还是资金投入最高的,大概花了5.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7.5亿元。而且,这还没有算上5nm工艺制程麒麟9000处理器的研发费用。

实际上,自研芯片几乎已经成为头部手机厂商的标配。

以作为消费者最为看重的摄影功能为例,其功能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摄像模组、芯片和AI算法,夜景、广角、微距、逆光等摄影功能就是早先华为手机能够站稳高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头部玩家愈发开始重视自家系统和芯片的深度调优以及算法优化,华为珠玉在前,自研芯片也就成了各家的必经之路。

今年3月,小米发布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MIXFOLD,搭载了小米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8月,vivo自主研发打造的专业影像芯片V1也在vivo X70系列上完成了首秀;OPPO代号为“马里亚纳计划”的自研芯片计划一直在推进中,智能手机辅助运算的芯片“M1”也位列其中。

而上述的所有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以V1芯片为例,这款芯片vivo投入了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经24个月才最终完成,而OPPO的马里亚纳计划则预计投入多达500亿元。

相比之下吉利2021年上半年的全部净利润仅为23.81亿元,现金流相对充裕,达到了199.2亿元。但这样的资金水平能否扛得住高端手机快节奏的研发投入,难免令人心生疑窦,更何况吉利还需要同时保持对汽车、卫星、车机、新能源等主要业务项目的持续投入,这一难度可谓巨大。

或许早已认识到造手机风险过高,李书福才以个人而非吉利名义入股星纪时代,目的也是避免投资人恐慌和吉利股价波动。

当然,研发还只是一方面,吉利做手机,还要面对汽车渠道和品牌能力难以复用的局面,渠道几乎需要重建,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当前市场对高端手机的苛刻要求之一。从头部手机厂商来看,截至2020年10月份,华为线下零售体验店超10000家;今年4月底,小米之家数量超过5500家;vivo目前约共有20万家线下门店,包括直营近4000家体验中心等;OPPO线下门店更是超过25万家。

毫无疑问,如果李书福想让其高端手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非只是作为汽车配件捆绑销售,就必须迈出自建渠道网络这一步,去完善用户服务体验。因为,格力的造手机往事已经证明,依靠自身经销渠道强制销售,并非有效的解决思路,搞不好还会反噬自身。

最后则是品牌问题,吉利品牌与手机互不关联,更与身边多数物联网生态完全没有瓜葛,因此,自建新品牌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吉利、李书福依然是新品牌背后最有力的背书。

然而,要想改变消费者心目中对吉利的固有认知,却是难于上青天。早在2015年小米进军高端手机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曾“提醒”:一个屌丝品牌,不甘心只做屌丝用户。转而做高大上的品牌,恐怕是行不通的。不再发烧,更不再有性价比,失去初心,失去自我,屌丝们会用脚投票的。忠言逆耳,善意提醒。

事实上,直至今日小米也未能完全立住高端手机的人设,以此来看,余承东当年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吉利无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吉利与李书福作为背书的高端手机,如果没有过人之处,凭什么让消费者买单?又会不会成为格力手机第二?

这些,都是吉利与李书福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