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如何用5G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亿欧网
关注

中国的5G网络普及速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快。

在5G建设上,中国不仅技术上具有全球领先性,规模上更是首屈一指。据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5G基站设施占全球70%以上;截至10月底,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4.7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73亿户,占全球5G用户总量的80%以上。

全球5G用户,中国竟然独占“八斗”。中国5G领跑全球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产业政策,离不开运营商的投入,也离不开背后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通信设备商。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之一的中兴通讯,在5G通信上具备哪些领先技术?在5G赋能万业上作出了哪些贡献?在中国5G建设日益进入“深水区”的当下,中兴通讯还将给行业带来哪些新想象?

多年百亿元级别投入,筑起公司核心技术底色

在5G通讯加速应用、5G与产业关联越来越密切的当下,5G通信作为一项基础能力,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化升级的重大力量。

从产业链角度看,5G产业链主要是由上游基站升级、中游网络建设、下游产品应用及终端产品应用场景构成。而中兴通讯也从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到软件的算法、架构,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产品级方案级解决方案。

研发是一切的基础。研发方面,中兴通讯坚持研发投入,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2021年前三季度,中兴通讯研发投入达141.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9%。

实际上,中兴通讯连续6年研发投入都超过百亿元。作为一家技术创新为主的通信企业,多年百亿元级别的研发投入,也构建起中兴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带来营收和利润上的大幅增长。

据中兴通讯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2021年1-9月,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838.25亿元,同比增长13.08%,归母净利润58.53亿元,同比增长115.81%。

特别是第三季度,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307.5亿元,为近三年最高,同比增长14.2%,环比增长14.6%,其中运营商网络营业收入环比增长约25%。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107.6%,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25.4%。

三季报也显示出,一方面,中兴通讯5G基础业务继续保持技术领先性;另一方面,新业务等“第二曲线”发展也很迅速。中兴通讯2021年在运营商网络、政企、消费者三大业务布局基础上,正在快速向5G行业应用、企业数字化、汽车电子等领域业务拓展。

据中兴通讯副总裁、品牌部总经理陈志萍介绍,2020到2021年属于公司战略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发展期”,目标就是实现有质量的增长;2022之后为“超越期”,公司目标是希望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进入世界五百强。


WYF6317.JPG.JPG

中兴通讯副总裁、品牌部总经理陈志萍

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有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创新,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探索,内部加大创新投入,外部展开广泛产学研合作。因为核心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才是保证企业在构筑自身护城河的保障。

第二,坚持全球化,持续提升全球运营商市场份额;作为科技企业来说,只在国内市场突破,空间毕竟有限,所以中兴继续坚持全球化经营这条道路。

第三,坚持做全链路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形成完整产品布局。

基于三个坚持,两条曲线也顺理成章。即,以运营商业务为主的第一曲线,以政企、终端、新业务等为代表的第二曲线。一方面要固本即保持第一曲线的稳定增长势头,一方面要拓新即实现第二曲线快速增长。

就以消费者业务为例,中兴通讯的消费者业务有三大块:智能手机、家庭终端产品和行业智能终端。

家庭终端产品包括机顶盒、路由器以及智能音箱家庭周边信息智能生态产品等,中兴通讯的CPE(无线家庭路由器)已经取得全球发货量第一的位置。

从整个消费者业务来看,中兴整体消费类终端今年发货预计超过一亿台,其中接近50%由中兴通讯自身提供芯片。这就是由中兴通讯5G领先、通讯网络领先等技术优势带来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家每年投入超百亿元研发、每年招聘超5000名应届毕业生、海外业务分布广泛的企业,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含金量更高,在产业竞争中更能够占据产业链的高位。

5G赋能智能制造

中兴通讯正在从CT向ICT转型,而ICT产业有五个层级,从上往下依次是“业务应用层、系统网络层、软硬组件层、工艺制造层和基础理论层”。

中兴通讯主要立足于“系统网络层和软硬组件层”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并在业务应用层持续创新。而工艺制造层和基础理论层,还需要整个产业要进一步攻克技术难关,破除“卡脖子”难题。

据陈志萍介绍,在向ICT转型之时,中兴通讯要做连接和算力两大业务板块的创新突破,不仅要构建底层核心基础的创新突破,还要向软件、算法、架构、操作系统以及芯片领域突破,这些都需要有时间的积累、资金的积累、人才的积累、组织上的保障,中兴通讯会与更多业界伙伴共同合作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有一个说法,“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因为5G不仅要满足个人应用的极致体验需求,还要将应用扩展到生产领域,满足大带宽、低时延和海量连接的严苛需求。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兴通讯已经通过多天线技术、网络切片、内生安全等技术创新,让制造企业使用5G网络时,达到与私有专网一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比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中兴通讯就启用了位于南京的“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用“5G制造5G”,不仅保证了公司5G设备的交付,也在“5G+工业互联网”落地上获得了大量经验。

位于南京的“5G智能制造基地”是中兴在国内最大的5G智能制造生产基地,2018年3月在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开工建设,2020年3月正式投产。

中兴通讯新品导入及工艺部部长郑华伟在回答亿欧网提问时表示,“5G智能制造基地”是5G技术创新的孵化基地,共部署16大类40多个典型业务场景下的工业创新应用。比如全自动数字孪生装配线上,每个工位的传感器可反映产线生产状况,从配送上料到视觉质检都能做到实时在后台呈现,即使在深圳总部也能管理南京的生产。

郑华伟指出,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常难解决的问题,“5G智能制造基地”不仅仅局限于5G技术,机器人、机器视觉、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多种技术都是互相配合使用的。这些技术在中兴通讯内部定义为“技术底座”,基于技术底座再鼓励解决问题的时候融合创新。

比如AGV原来的导航响应时延比较高,采用5G+边缘计算技术之后, AGV的布局密度就可以更高,相互之间也不再干扰,实时传输高清图像的能力更强了,时延也更低了,路径判断或者构筑地图的时候算力也足够了。当边缘算力也足够大的时候,5G在工业方面的精准云网解决方案就会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可实现性更强。

“其实在内部,我们也是鼓励5G+多种新技术的融合创新。有很多所谓传统的技术,比如自动化控制技术还有一些机器人技术,我们都会综合应用,形成一个比较有竞争优势的综合解决方案。” 郑华伟说。

中兴通讯的5G解决方案,已经在多个行业里落地应用。

比如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设备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工况环境严酷。而冶金企业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环保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整体生产组织缺乏柔性。

2020年6月,云南神火与中国移动、中兴通讯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绿色水电铝智能化工厂。

云南神火5G+智慧工厂立足绿色发展的理念,以1张精品5G园区专网为依托,设立1个可视化“指挥大脑”,通过4个数字工业基础平台向上支撑各种创新应用孵化,使生产管理各环节数据可视、可管、可控,打造绿色节能、精细可控的智慧化生产体系。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底基;第二阶段,平台及创新应用建设,构建能力中心;第三阶段为深化智能阶段,实现智能分析及决策辅助。

目前,云南神火已经搭建了园区MEC边缘平台,形成云网一体的智慧底座;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智能安防系统、厂区道路测速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基础系统的建设;还上线六个业务的5G应用,分别是:电解槽漏液检测、空压机房视觉抄表、传送带跑偏裂纹视觉监测、中频炉铁溶液精准分析、天车远程操控以及5G融合定位。

陈志萍也指出,通过5G+智慧工厂改造,云南神火的每吨铝耗电量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也得以降低,正在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冶金行业标杆。中兴通讯的目标当然不止这一个行业,而是通过这一个企业的5G行业赋能,把这种经验复制出来,带动整个行业、更多行业发展,由点到面拓展开去。

结语

11月25日,亿欧受邀参加百家号与中国科技新闻网联合举办的“走进未来公司”第三期走进中兴通讯活动,与中兴通讯作了深入了解和交流。


WYF6439.JPG.JPG

作为中国主要的信息和电信技术供应商,中兴通讯拥有强大的5G产品组合,涵盖无线电、核心和传输,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今年4月,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发布《中国通信行业及知识产权市场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兴通讯位列全球专利布局第一梯队,是全球5G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的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

中兴通讯不仅在运营商业务上持续领先,在新业务开拓上也拥有技术优势。

据今年8月Frost&Sullivan与头豹研究院发布飞《2020年中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市场报告》,中兴通讯GoldenDB位居中国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领导者象限第一位置,成为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金融行业第一品牌。

围绕5G等核心技术,中兴通讯还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向行业开放,积极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为产业提供真正创造价值的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用5G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只是中兴通讯以创新为源“筑路数字经济”的一个剪影,期待在更多领域看到中兴通讯的落地应用,助力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陈俊一。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来源:陈俊一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