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分家”的十点解读

数智前线
关注

3月28日傍晚,阿里巴巴宣布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大调整。这次调整已不是放权或分权概念。调整后,阿里巴巴很可能成为联想控股那样的投资运营公司。多数观点认为,这次调整和反垄断关系不大,最核心的原因来自业务本身的挑战。而调整后,阿里巴巴提出的一些创新,如中台等将进一步弱化。

文|行观

编|任晓渔

3月28日,阿里宣布了“分家”的消息。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而“分家”也并非这次马云回国后所为,酝酿、演进至少几年时间。

1、阿里这次说的是“1+6+N”,1毫无疑问是阿里巴巴集团,6是上面提到的六大业务集团,但N有哪些业务并没有太明确。它与有没有独立APP无关,也与此前是否已进行了环路改造无关。目前数智前线获知的信息是,此前已经进行了环路公司改造的翎羊没有进N,被划入阿里云。达摩院没有划到阿里云,是N之一,飞猪也进了N的名单。

2、这个调整也算是之前思路的一个延续,并不算意外。2020年开始,阿里就对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进行了改革。阿里的业务体系分为内核公司、环路公司、生态公司、兄弟公司等。这次相当于更进一步,对所有板块动刀。逍遥子也提到,之前从HC管理已经转向了薪酬总包的做法,其实就是让各业务自己去掂量招来的人是否能给这个业务真正带来价值。

3、阿里的这次操作已经不是放权或者分权的概念了,而是明确说各业务集团有条件的可以独立融资和IPO。难怪阿里将这次的组织调整称为阿里24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不破不立。控股公司的做法其实比较常见,GE、西门子、辉瑞和联想这些公司都这么做过。而组织调整后,阿里巴巴很可能成为联想控股那样的投资运营公司。

4、我们听到的大多数观点认为,阿里这次调整和反垄断关系不大,最核心的原因来自业务本身遇到的挑战和压力。过去几十个月,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都陷入增长瓶颈,甚至是腹背受敌。最核心的电商板块有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对手步步紧逼,本地生活业务和文娱业务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扮演第二增长曲线的阿里云,虽已连续多个季度盈利,但公有云市场增速在放缓。不过,阿里云也是目前外界认为阿里巴巴最先有可能独立融资上市的业务集团。

5、整齐划一的企业文化和组织体系已不适用阿里当前的庞大业务。阿里的铁军文化曾经给互联网O2O大战输送了大量的组织管理人才。如今阿里已经从最早的电商横跨到了云计算、物流、文娱、本地生活等多个领域。而管理有边界,这几年阿里的组织能力明显弱了下来,在多个业务板块正面迎敌,组织能力和人效比跟竞争对手比,不再占优势。零售电商观察者庄帅也对数智前线说,阿里业务涉及方方面面,不太可能在同一套企业文化和协同机制下去发展,也很难与独立的公司竞争。后者有独立的股权体系和决策机制,更加灵活。

6、这事对于激发内部活力有帮助,打破大锅饭。逍遥子也解读了这次的调整,“让员工的心态上,真正为自己的业务而战,为自己所在的领域而战。”不得不说,在BAT里,百度和腾讯的基本盘业务里,都没如此能打的对手,但唯独阿里,每一个业务都面临剧烈竞争,需要更强的危机意识。

7、而打破大锅饭的背后,也需要足够的激励机制。老员工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瓜分了大部分蛋糕,对新员工的吸引就非常有限,这一直是大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况且还要考虑一个因素,阿里这两三年股价掉得厉害,即便是有期权激励已经起不到太好的作用,因为行权价格往往高于股价。现在如果能独立融资上市,相关业务的人也能获得丰厚的资本回报。

8、技术中台的角色将被弱化,甚至会进入历史舞台。中台原本属于CTO线,阿里之前一直推崇中台,但近几年,相当一部分中台已进入业务线,原本CTO线下的中台已经弱化。各业务自己形成了闭环。此次调整后,中台会进一步分家进入各业务线,多个业务集团和公司所必需的共享中后台服务,将通过专业服务公司的模式提供。大中台也许落幕。

9、随着各自都是独立结算的闭环单元后,兄弟间的业务交易将市场化。比如之前环路公司改制,一些公司就因为物业租金贵而搬出了阿里园区物业,未来各业务自负盈亏,如果不改善性价比,也许会有更多子业务搬离。而如果中台所提供的服务不具备竞争力,子公司也有权选择市场上其他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

10、挑战也不是没有。比如在大集团时代,有新的场景需要技术验证,能在内部相对自如地拉通资源做验证。现在独立运营后,这种资源打通能力可能会衰减,人家有这个场景可能也不一定会给到兄弟公司。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也将带来降本增效、瘦身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对阿里这次调整给出了积极信号,当晚阿里巴巴在美股涨幅超过了10%。变总比不变好,阿里的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

       原文标题 : 阿里“分家”的十点解读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