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博弈”大模型,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银箭财经
关注

OpenAI从2022年12月发布ChatGPT以来,一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浪潮蜂拥而至,清洗掉了元宇宙概念后AI圈的颓靡与萧条。

自1950年图灵发表“图灵测试”以来,人工智能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从中诞生了一大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公司。当然,每一轮新技术的诞生都少不了有关于技术落地、市场泡沫化与资本割韭菜,让舆论深陷质疑的“矛盾”中。

正如身为国内“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科技,从创建至今仍旧未从舆论的“矛盾”中跳脱出来。一方面源于其的确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科研团队与技术成果。另一方面从计算机视觉到元宇宙,商汤科技的身影似乎从未缺席过,但其可持续性“自给自足”的商业化落地仍未有清晰化路径,使其难以实证“技术性>故事性”辩题。

机会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商汤科技作为国内第一梯队发布大模型的人工智能企业,能否成功搭载这项“变革性技术”的列车,让商业化落地更进一步,迎来自身的范式革新。

一、“博弈”大模型,商汤科技的“不得不”?

对于商汤科技来说,博弈大模型可能是其寻找商业化落地场景最后的机遇,在人工智能这个“碎钞机”的领域,其试错成本已经不多了。

根据商汤科技的财报来看,从2018年~2022年,其分别实现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171.77亿元和60.9亿元,五年累积亏损高达438.26亿元。从2022年商汤科技处营收同比下降18.97%至38.09亿元,毛利润同比下降22.40%至25.42亿元。可见,商汤科技短时间内并没有“盈利”的迹象。

以细分项来看,商汤科技可能已经陷入了原支柱业务下滑过快,新支柱业务难以补足的境况:在智慧商业上的收入为14.64亿元,同比下降了25%;在智慧城市上的收入为10.96亿元,同比下降了49%。虽然商汤智慧生活营收9.55亿元,同比增长130%;智能汽车营收2.93亿元,同比增长59%,但无奈两者体量不够大,弥补不了智慧商业与智慧城市的亏损。

据天眼查App显示,商汤此前经历了12轮融资,累积融资金额达到了52.2亿美元,其背后的投资方有软银、阿里、银湖、IDG等知名机构。不过,在多年的连续亏损下,商汤科技透露其资金还够“撑五年”。

不过,大模型由于算力、算法与数据的门槛限制妥妥的吞金兽。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哪怕背靠着微软所提供的资源便利与优惠,2022年的亏损大约翻了一番,达到5.4亿美元左右。

商汤科技为了“先机”并不排除砸钱积累技术、加速迭代、抢占市场的可能性。如若出现这种情况,商汤科技的“家底”能够撑多久就不可而知了。

所以说,商汤科技急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或者新的故事,这个被比尔·盖茨誉为“不亚于个人电脑与互联网的诞生”是其近期最容易迎来范式革新的机遇。终究,风浪越大鱼越贵,说不定商汤科技就能借此机会一路狂飙。

好在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是“纸老虎”,毕竟资本也不是“傻子”,有潜力才会有投资。

截至2022年,商汤科技及联合实验室在全球计算机视觉顶会发表了超过800篇学术论文,共荣获70多项世界冠军。其新增了2,136项专利,专利资产总数达到12,502个。并且,根据咨询公司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报告》,商汤在计算机视觉领导者象限中位列第一,且“增长指数”及“创新指数”双维度全面领先。

而且,算力、算法、数据作为大模型最重要的三点,商汤科技虽然与BAT、华为这种大厂部分上还有所差距。除却科技大厂,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还是很有优势的。

尤其是涉及算力的芯片H100、A100现在被“卡脖子”,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商汤科技“在去年停售之前就有1万张A100芯片了,完全可以覆盖训练一个千亿参数量的语言模型的消耗。”

商汤科技推出大模型“商量”的发布会,通过实机演示在文本环节所加入“医院挂号问答”的落地场景,以及对应AI作画、虚拟数字人、数字孪生、建模等发布会了秒画、如影、琼宇、格物等一系列产品。

不知道商汤科技是否过于“心急”,此次发布会所带来的效果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反而走向了“弄巧成拙”的趋势。

这要源于商汤科技在展示自家AI内容创作社区平台“商汤秒画SenseMirage”的环节中,所演示的精选模型中出现了AI模型站civitai的图片,引发业界“伪AI”的质疑。虽然商汤科技及时回应称,“秒画不仅融合了商汤自研文生图生成模型,还支持一键导入多个平台的开源模型或上传用户本地模型,并对其进行特异性推理加速化。”

作为生成式AI出现此种状况,明显与用户使用的目的相悖。换句话来说,用户想要的是独一份的“私人定制”,而并非其他平台的“搬运工”,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别。这也使得商汤科技的股价在发布会后,连跌9个交易日,由最高3.7港元下跌至4月21日收盘时的2.38港元。

并且,伴随着大模型的风口愈演愈烈,像是科大讯飞、360、昆仑万维等相关公司股价相比较今年初都大幅度上涨。目前,商汤科技发布“商量”大模型一月有余,截至5月19日收盘价2.21港元/股,股价几乎未回暖。可见,市场对其大模型的故事并无太多触动。

二、“故事性”与“产品化”,商汤何时穿越技术周期的“低谷”?

对于商汤科技来说,明明要故事有故事,要技术有技术,二级市场为何偏偏没有起色呢?以笔者观点来看,有种《狼来了》的寓言感觉,从计算机视觉、元宇宙到大模型,一而再再而三的故事难以自圆其说,商汤的“信誉度”也会随之降低。

如若商汤在新技术的首发性与含金量,以及商业化上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未来很难让市场为之振奋。

在计算机视觉上,商汤的确名列前茅。据IDC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人工智能及软件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商汤科技位居中国AI软件市场第一,其中在关键的计算机视觉子市场,商汤连续六年第一,整体市场份额占比达20.7%。

商汤所涉及的业务智慧城市与智慧商业所在的板块仍属于安防业务。在这个行业中,前有巨头海康威视,要去“虎口夺食”;后有同为AI四小龙的旷世、依图、云从,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其次,元宇宙作为上一轮的人工智能风口。商汤对其热情程度不亚于当下的大模型,在IPO之际,其招股书中就曾提到过47次“元宇宙”,并声称SenseMARS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元宇宙赋能平台之一。

反观如今商汤所讲述元宇宙的故事又实现了多少呢?不过,对比着Meta(原Facebook)等科技巨头来看,商汤为其“故事”所付出的代价并不算多。

对于新科技公司来说,早期以亏损换技术无可厚非,就像是OpenAI,现如今仍旧在持续亏损中,但好在ChatGPT3.5、ChatGPT4.0以及即将发布的ChatGPT5.0都是标杆一样的存在,伴随着微软以及众多科技公司把OpenAI的技术与他们自家产品所融合,盈利能力已经日益增长。

商汤科技已经不算“新”了,从2014年成立于香港至今已10年过去了。仔细相信,其具有“不可代替性”的技术有多少呢?实机商业化落地能够盈利的业务又有多少呢?

高德纳咨询公司所提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作为新技术赛道上的一员,想通过技术的投入,让自己能在过高期望的峰值后,有爬出泡沫化谷底期、从而迎来黎明的实力。然而,现实真的会像设想这般吗?或许还是有所差别的,毕竟,长期主义并不是我们坚持什么长期不变,而是要去判断什么长期值得坚持。

毕竟,技术往往是商业上的效率/成本/服务等问题的,如若无法盈利,或许就要与市场“无需求”去挂钩了。“无需求”一面可以解释为,真正的无需求,也就是不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市场有需要,但是企业竞争力不足,导致自身“无需求”。

正如2022年8月,商汤8月发布过一款名为“元萝卜SenseRobot”的AI下棋机器人,商汤还专门请了知名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为其代言。这款产品推出后,却被市场反馈认为其有着功能鸡肋,无法联网、炒冷饭等致命弱点。

华尔街财经媒体《Capital Watch》CEO朱江发朋友圈直至商汤凭借此机会“业绩造假”,既然请郭晶晶代言,商汤的这款产品“销售业绩”应该有2亿收入,他们一般这样操作:找一家中间第三方公司,拿2亿元以入股的方式“投资”给四五家公司,最后,这四五家公司在充当商汤的代理商,给商汤转去两亿元销售款,开始的时候还正儿八经交货个一两百台,总是要摆摆样子,后来索性连生产物流都免了,直接发票往来,大家都省事儿。

或许朱江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在商汤以往的交易数据与案例的行为,并不能排除提前确认利润与虚构收入的可能性。首先,在商汤所涉及已经公开的诉讼记录中,就存在着为增加业绩从而循环贸易的质疑。

《(2020)苏(0903)民初(1048)号和(2020)苏(0903)民初(3312)号》官司中,经法院审理认定的事实为:原告商汤公司、被告精仪达公司及上海易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三方于2019年11月4日、6日签订了采购协议,三方之间为循环贸易。

另一起判决文书为《(2020)京(0106)民初(30115)号和(2021)京(02)民终(7868)号》的官司中,指控商汤科技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跟四川和福建三方不同公司进行闭合式循环交易。这两场案件中,商汤科技所涉及的循环交易,不得不引发旁观者的思考,此行为意在为何?

此外,在与商汤科技有关联交易的公司中,也疑存着“突如其来”的神秘交易。商汤科技曾经的主要股东之一的全资子公司JapanComputerVisionCorp于2019年5月注册,同年8月30日就与商汤科技签订了分销协议,成为商汤科技的代理商,2020年便为商汤带来了1.64亿元的收入。

商汤给出的解释为:“与JapanComputerVisionCorp的交易增长,是因为商汤部分业务在日本市场短期内取得了高速增长,其增速突破了当地传统企业的惯有认知。”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既然能突破当地传统企业的惯有认知,所带来的增长大概率应该是持续性的,或者起码短周期内是持续性的。2021年,商汤以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市场营收,却从2020年占总市场营收的22.12%,下降至11.76%,几乎腰斩。

商汤科技似乎难以自圆其说。并且,在商汤科技最新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显示,去年公司和JCV依然存在关联交易。

无论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都会多多少少会出现“走偏”,无论是舆论质疑还是真实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好了。然而,从商汤科技的年报对比来看,无论是关联交易、高管薪酬过高还是应收账款的健康度都没有明显改善。

从2022年财报数据可知,2021年~2022年,账龄1~2年的应收账款由14.03亿增加至32.45亿,同比增长131.3%;账龄2~3年的应收账款由8.52亿增加至11.8亿,同比增长38.5%;账龄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则由1.01亿增加至6.3亿,同比增长523.8%。与此同时,商汤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由2021年的319天增加至2022年的494天。

新技术的诞生,通过技术成熟度曲线与技术采用周期综合来看,新技术新产品没有完全经过市场的验证,通过炒作概念把期待推向膨胀期,甚至到泡沫化的谷底期,换来的风险性大概率成功率,譬如去年的元宇宙。

风口之上,除却市场联合推手炒作的外因,与企业的内部把控也不无关系。所以说,商汤科技在追赶外部风口的时候,不曾忽略过内部的把控与改善。

商汤灭夏桀“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革命”成霸主。在国内芯片等尖端技术领域被“制裁”的当下,希望“商汤们”可以突出重围,带领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站上金字塔,把故事里面的设想变成民众未来最普通的生活。

声明:本文仅作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 : 商汤科技“博弈”大模型,如何穿越技术周期?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