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很多人讨论过阅文集团,其中既有互联网业内人士也有投资人。关于阅文,我听到最多的评价是:“这是一家矛盾的公司。” 矛盾,不一定是坏词汇,但是肯定对应着一些问题。矛盾是需要解决的,但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恰恰也是进步的源泉。具体而言,阅文的“矛盾”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首先是“内容”与“平台”的矛盾。阅文究竟是一家内容公司还是一家平台公司?在理论上,二者并不矛盾,著名的迪士尼、奈飞均同时具备内容和平台两种属性(而且都做得很好)。然而,对于阅文而言,“内容”和“平台”两种属性似乎都没有充分展开——阅文“懂内容”,但主要限于网文内容,在IP改编方面并非总能达到高效率;阅文“掌握平台”,但阅文旗下的网文平台存在局限,例如免费阅读这一局就未能战胜生机勃勃的竞争对手。而且,在“内容公司”和“平台公司”两种属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膜,阻碍了阅文达到自身应有的潜力。
其次是“小阅文”与“大阅文”的矛盾——前者主要是指传统的网文业务,后者主要是指IP开发业务。在理论上,二者应该水乳交融、通力合作,就像阅文一直希望追随的漫威那样。自从阅文上市以来,资本市场一直将“小阅文”视为当前的收入和利润担当,将“大阅文”视为未来的希望。然而,现实告诉我们,虽然二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上却还是“各打各的”,距离水乳交融还差得远。而且,“大阅文”的IP开发迄今主要局限于影视层面,但我们知道,IP改编远远不止影视一种形式。
自从成立以来,阅文的管理和组织架构有过多次变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例如免费阅读、IP改编路径等)做出过摇摆的选择。这可能加深了外界的刻板印象,也压低了资本市场对阅文的预期。直到今年6月19日,阅文集团公布新的组织变革和战略升级,我觉得上述“矛盾”终于有了彻底解决的希望,外界的刻板印象也终于有被打破的机会了。这次改革的首要内容,是成立了四大事业部:
内容生态平台事业部,负责深度融合原创内容与各平台。
影视事业部,持续融合新丽传媒与阅文集团,发展精品化影视业务。
智能与平台研发事业部,负责AI大模型等技术攻坚并将其转化为AIGC场景应用。
- 企业发展事业部,推动业务核心决策机制,统筹IP开发与运营。
我觉得,上述四大事业部的成立,不是短期权宜之计,恰恰是为了解决上文提到的两对长期矛盾。内容生态平台事业部的成立,将“内容公司”和“平台公司”两项属性打通了,指向一个双向而不是单向活跃的长效大内容平台;企业发展事业部则统筹IP开发的内外部协同,特别是由CEO侯晓楠亲自负责,是阅文重视IP长效开发的重要举措,把ip的长效孵化提到了战略高度;影视作为一个专业化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内容品类,成立独立事业部,意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新丽传媒既有的制作能力。毫无疑问,上述决策体现了新任管理层对阅文面临的问题有着清晰认识,并且尝试给出一份答卷。至于这份答卷能否令人满意,则要等待具体的执行效果。
最让我惊喜的,则是智能与平台研发事业部的成立——阅文对AIGC有很深的技术积累和思考,这一点我早有耳闻。提起生成式AI,目前市场最关注的主要是“通用大模型”,具体到网文这样的“垂类大模型”则尚未成为市场焦点,阅文自身也相当低调。但是,如果你是阅文旗下网文平台的作者,应该早已注意到阅文正在测试的诸多基于AIGC的创作辅助工具。早晚有一天,阅文将有能力向全体作者和读者提供多元化、功能强大的AIGC工具和社区。在看了阅文新任CEO侯晓楠的访谈之后,我对他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从某种意义上讲,阅文已经把AIGC在自身领域中的应用方式“想明白了”:
首先,AI不是用来“取代创作者”的,而是用来“给创作者打辅助”,降低门槛、提高效率的。侯晓楠强调“不会用AI写小说”——凡是深入使用过ChatGPT的人就会知道,直至今日,AI所擅长的也只是仿作和头脑风暴式的戏作。当然,如果调教得当,AI或许能写出勉强能看的作品,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作者与平台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与其醉心于用AI取代作者,不如认真探索如何用AI提升创作效率、提升创作生态的丰富性。
其次,AI能够大幅降低网文衍生创作的门槛,例如文生图功能可以比较顺畅地生成小说插图,并且实现小说改编漫画乃至动画的功能。今后,或许每一本网文小说都可以拥有质量较高的插图,乃至在一开始就拥有自己的“视觉风格”,这又会为工业化的影视改编提供一个良好的出发点。这非常有助于打通“小阅文”和“大阅文”——IP开发不用再等到作品成名之后才提上议事日程,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就开始了。
第三,侯晓楠提到“AI将赋予用户更大的参与自由度”,我也很赞成。我还想补充指出,AIGC或许还能帮忙解决困扰网文行业多年的盗版问题。因为盗版网站无法向用户提供强大的、基于AI的二次创作工具,无法形成网文衍生内容社区,也就是无法提供任何交互性。就像热门游戏中的UGC(用户创作内容)一样,热门网文的UGC也将成为一项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妨畅想一下,等到AIGC普及之后,“新阅文”的创作模式:一位作者,无论他是刚刚踏上网文创作之路,还是经验已经十分丰富的“老江湖”,在新开一本书之前,都可以先利用AI辅助创作工具进行策划——包括但不限于背景设定、人物命名、人物关系表、剧情地图……等等。他还可以在第一时间为自己的男女主人公生成视觉形象,并且与读者讨论这些形象是否合理、是否有吸引力;他可以随时生成重要场景的视觉效果图,从高大的城墙到威严的宫殿,从罗马式的斗兽场到东洋式的城堡……而且,读者也可以以二次创作的形式,生成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和场景,并以此为基础将全书转化为“视觉小说”——作者本人的想象和读者二创的想象,究竟何者更受市场欢迎?相信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构成网文社区最热闹、最多变的话题。
如果这位作者足够有才华、足够幸运,在写到几十万字的时候,他应该已经积累了一个稳定的粉丝群。将他的小说改编为动画的初步努力可能已经开始了——要知道,最近发布的Adobe Premiere视频剪辑工具当中,就已经集成了基于大模型的“文生视频”模块。如果作者愿意,他还可以尝试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在大模型的支撑之下与粉丝展开实时对话。早在ChatGPT发布之日,我们就知道,AI大模型能够模仿文学作品人物的聊天风格,这也意味着每一本网文都具备成为“文字交互游戏”的潜力。试想一下,哪个书迷不愿意让自己最仰慕的男主人公陪自己吃饭聊天,让自己最喜爱的女主人公向自己道晚安呢?
需要强调的是,AIGC的普及虽然意味着内容创作门槛的降低,但决不意味着对内容工业化的颠覆,更不意味着不需要训练有素的IP开发和制作团队。其中道理很容易理解:完全由AI生成(或者由AI主导生成)的内容,或许可以替代“平庸的专业内容”,却无法替代“顶尖的专业内容”。大浪淘沙的结果将是位于金字塔顶端、兼具专业眼光和工业能力的顶尖创作者更加不可替代。此外,AIGC还可以扮演试水者的角色,让顶尖创作者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用户偏好的潮流,从而更高效地创作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讲,阅文成立独立的影视事业部、坚持精品化影视制作,同时坚持以IP制作人为核心打造IP一体化生态,是相当成熟且正确的决策。
讨论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何本次阅文的升级以“AI+IP”为关键词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千丝万缕的协同性,不是简单地把两个热门概念堆砌起来。AI促进了IP开发的前置化,今后任何作品均可以在创作初期就具备“IP化”的潜力,并通过AI提供宝贵的用户交互场景;IP则为AIGC提供了最好的支撑,因为在AIGC工具普及之后,IP源头的稀缺性将进一步提升,乃至成为整个文娱内容领域最稀缺的资源(尽管现在已经很稀缺了)。要知道,未来阅文(乃至背后的腾讯)面对的内容竞争绝不仅限于网文,而是全量IP的竞争。的奇妙的是,AI还成为了解决“内容VS平台”“小阅文VS大阅文”等矛盾的妙药,这一点大概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的。
从ChatGPT发布之日起,我就坚定地认为,生成式AI最大的机会在于应用端,尤其是内容应用领域。阅文此前一直在AI技术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语料库等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是由于管理层的低调,外界未必理解了它的优势和技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任阅文管理层深刻地认识到了阅文历史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且积极利用AI这项技术武器去解决问题。用一项新技术去解决问题,其实是最有效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阅文能否执行好上述正确的战略?让我们拭目以待。附带说一句,作为一个资深网文读者,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阅文旗下各大网文平台推出基于AI的二次创作工具了。我相信那一天一定将在网文界乃至整个中文网生内容的历史上具备划时代意义——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原文标题 : 阅文终于不再是一家“矛盾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