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丨赴港上市的连连数字,能否成为支付市场的第四极?

港股研究社
关注

支付行业的优胜劣汰正在持续进行。

据了解,自2011年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央行总计发出271张支付牌照。截至今年7月5日,央行已累计注销80张支付牌照,市场尚存支付牌照数量为191张。

这意味着行业正在不断出清,逐步迈入高质量增长阶段,而在这一趋势下,一些支付企业也开始冲刺IPO,尝试诠释更多投资价值。比如,近日,第三方支付机构连连数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开启上市进程。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2020年至2022年,连连数科的总收入分别为5.89亿元、6.44亿元和7.4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3%。近三年来的毛利率分别为64.3%、68.2%、62.7%。

整体来看,第三方支付依然是一门好生意,事实上,连连数字的发展可能是整个支付行业的缩影。

支付市场,上演“冰与火之歌”

国内支付市场似乎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2021年Q4到2022年Q4,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增速已经从7.69%下降到了-0.29%。与之相对应,交易规模也从83万亿元下降到了76万亿元。同时,2022年第三方支付的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下降0.4%和4.95%。

数据来源:易观分析

伴随着市场合规性要求愈发突出,更多的参与者选择了撤退,当前的存量支付牌照只相当于鼎盛时期的70%。

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市场还面临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分别占整个市场的55%和38%,总计占比高达94%。这意味着,将近200家支付厂商要争夺剩下6%的市场。

针对这种形势,其实市场上也曾出现过“屠龙者”,但依然很难撼动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

比如,2017年,在央行指导下,银联和商业银行联手推出“云闪付”,意图争夺失去的市场阵地。“补贴”是云闪付扩大用户规模的武器。根据数据显示,成立次年,云闪付的营销费用高达百亿。然而,庞大的营销费用似乎并不足以让云闪付与头部企业相匹敌。这从用户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据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显示,支付宝日活为3.57亿,而云闪付仅为0.26亿,仅为支付宝的1/14。

与云闪付希望通过补贴赢得市场不同,连连数字则选择与知名机构合作,来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7年,连连数字与美国运通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连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尽管顶着“境内第一家合资银行卡持牌机构”的头衔,连通的境内业务依然不理想。

云闪付和连连数字的折戟带来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支付市场的格局难以打破?先行者优势可能是一大原因。以支付宝为例,其早在2011年就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而且这是我国的第一张。与此同时,借助“双11”“双12”等淘系购物节,配合蚂蚁森林、蜻蜓支付等运营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逐步形成了规模优势,而这可能是取胜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和竞争激烈的境内市场相比,境外市场稍显平静。这种“平静”来自两个方面:更少的竞争者和更低的集中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跨境支付业务试点批准的企业大约为30家。另外,在跨境支付领域,尚未出现如支付宝、腾讯金融这样的庞然大物。

更关键的是,跨境业务的增长空间依然可期。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贸易总额为32万亿美元,再一次刷新历史。其中,货物贸易增长10%,服务贸易增长15%。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及跨境支付在未来依然有很大的机会。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跨境支付的市场规模从9142亿元提高到1.3万亿元,增速保持在15%~33%。

因此,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大量第三方支付企业选择出海,如连连数字、PingPong、钱海支付等都在持续拓展海外布局。

然而,随着入局者的增加,这种“平静”也只是暂时的。

支付宝和腾讯金融的成功之道显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是不断扩大规模优势。既然规模优势决定了跨境支付企业的未来,那么连连数字又有多大的规模优势和怎样的未来呢?

跨境支付上,连连数字的规模优势如何?

相比境内业务,连连数字的境外业务显然更加出色,持续带动营收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连连数字营收分别为5.89亿元、6.44亿元、7.43亿元,境外业务与境内业务占比分别为64%和27%。

能取得营收增长,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连连数字在跨境支付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而这无外乎三大资源禀赋:技术研发、营销服务和全球牌照。这三者的定位是,技术研发提供长期竞争优势,决定了跨境支付厂商的下限;营销服务则属于短期竞争优势,决定了跨境支付厂商的上限;而全球牌照则属于市场“入场券”。

对这三方面,连连数字一直以来都给予了较大重视。

在技术研发上,连连数字的研发费用高速增长。从2020年到2022年,连连数字的研发费用从1.2亿元提高到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23%。

在营销服务上,相比PayPal 3.4%~4.4%的费率,连连数字的跨境支付业务只收取0.5%~1%的阶梯式费率。同时,如果跨境商家存在资金周转问题,“连连金融”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2020到2022年,连连数字的营销费用从6900万元增长到1.39亿元。

资料来源:连连数字招股书

同时,连连数字在海外金融牌照上积极布局。根据招股书显示,连连数字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64项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对于跨境支付而言,显然牌照越多,市场越大。

技术研发、营销服务和全球牌照三大要素助力连连支付不断扩大市场规模。2020年到2022年,连连数字的跨境商户数量从42万家增长到85万家。正因如此,资本对于连连数字的态度更加看好。在上市前,连连数字通过三年时间拿到41亿元融资资金。显然,资本也在寻找跨境支付中的下一个“支付宝”或者“腾讯金融”。在跨境支付上,连连数字并不缺乏这种可能性。

不过,在连连数字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市场也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庞大的市场迅速吸引了更多竞争者。除了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外,连连支付还要面对PayPal、VISTA这些老牌支付企业以及三星、苹果这些新兴入局者的竞争。由此看来,连连数字在未来所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数据来源:华泰证券,《从传统到新兴,金融出海正当时》

再回归到其具备的资源禀赋上,技术研发、营销服务和全球牌照这三支箭虽形成了合力,但连连数字目前仍处在积累规模优势的阶段。

其实,从国内支付厂商的竞争路径中可以发现,无论境内还是境外,一旦有企业获得规模优势,那么支付市场将快速走向资源集中化阶段,并逐渐成为一片红海。对于大部分支付企业而言,这是一场“成王败寇”的厮杀。

显然,对于连连数字而言,构筑规模优势还需要在技术研发、营销服务和全球牌照上持续发力。

不过,从其此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提高公司的技术能力、扩大公司的全球业务布局、潜在战略投资和并购等来看,连连数字的发展目标较为明确,在一片广阔的蓝海中,凭借在扩大规模上不断发力,仍有把握先机的较大可能性。

作者:添泽Tyler

来源:港股研究社

       原文标题 : IPO观察丨赴港上市的连连数字,能否成为支付市场的第四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