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过后,电商市场该如何进化?

丫丫港股圈
关注

与过往10年里每年双11让利促销的盛况相比,当下的双11早已变味:各种价格明降暗涨、层层预付诱导消费、抓人眼球的直播各种货不对板,想要计算最低优惠价难度不亚于高等数学。

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双11已经成为了它们自我救赎,实现财报数字提升的最后的救命符,但在资本市场,显然,大家并不相信一个节日能带来什么逆袭,所谓的活动,只不过是竞争优势和劣势的放大器,大家早已用脚投票,阿里股价依然徘徊在7年低位,而京东屡创新低。

或许我们应该从双11中各家公司的表现,来看看它们的未来,在令消费者疲惫的双11过后,到底电商行业应该如何走下去。

一、越菜越多戏   

目前双11的京东和淘宝最活跃。

打开手机,会发现双11时间里,手机推送基本都是这两家电商包场了,打开一些二线互联网的app,如知乎、虎扑等等,甚至会强制跳转到淘宝和京东,这真是令人惊讶,用户打开别的app,就说明不是为了购物,这种跳转可真让人火冒三丈。   

而京东还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打广告,把真便宜真低价作为这个双11的标语,然而,京东价格到底低不低,消费者自己还不会对比?这次双11是真便宜,那意味着以前都是假便宜咯?   

价格优势是否存在还是通过价格对比来看吧。

如以消费大类中的家清用品的纸巾为例,京东把这个定位为最低价引流大单品之一,选取销量最大品牌的核心产品对比。

打完7.5折,对比拼多多仍非常尴尬。

跟社区团购,即美团优选对比,依然不是最便宜,美团优选的价格没有因双11有什么变动,任何时候买都是差不多,而京东的双11低价,基本上只是一天而已。京东快递比拼多多快,但社区团购的到货用时可以压缩至12个小时以内,京东唯一的优势,就是送货上门?   

京东确实有一些商品达到了最便宜,但往往需要叠一堆券,而全场满减券只有一张,另外,要一次买非常多的量,如果要小批量买,价格完全比不过拼多多,就连社区团购都快不过。非常尴尬。

淘宝的表现也差不多,按照同量换算,比京东略便宜,但也同样要大量买才有优惠,小批量购买依然远差于拼多多和美团优选。

当然,不要忘了抖音,这个价格很难评,当然,直播电商从来没有标榜过低价,它们赚的也不是复购率高的最低价的稳定收入的钱,抖音还是让那些营销主导的产品去玩吧。 

虽然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所谓低价优势产品,由于产品参数的不同,对比变得有点困难,但对比一些难得的标准大产品,还是能发现,价格的差异依然很明显。

如果我们一直叠buff,例如用多少券,大批量买,淘宝或者京东似乎可以达到一个最低价,但老实说,这样看下来赢的恐怕还是拼多多和社区团购(美团和拼多多),像淘宝和京东,还有抖音,双11声势都不小,说半天了价格也不便宜,还是用计算器,又要设闹钟,实际上达到了为他人作嫁衣的效果。

二、真低价来自什么? 

企业觉得双11是助推它们成功的一大历史节点,却没想明白为什么双11是双11。

双11是企业的展示台,好产品低价格在双11得到展示,从此获得用户信任,差的产品和价格,则进一步在对比中落败。

10年前的双11,正是电商行业渗透推进的时候,大部分没接触过电商的还停留在线下超市购物的消费者上来后,发现了真正的低价和超市买不到的东西,于是开始了习惯转移,没有双11也有双12,双13,关键是,真正的低价才会推动习惯转移。

过往的拼多多也没太靠双11,618等节日消费节发力,基本都是跟着淘宝京东走,但每次双11过完,这两家平台的用户继续加速迁移,如无意外,这次双11完了,京东和阿里的用户会进一步流失。

真低价到底来自于什么?

假设每家电商平台的take rate相同,卖来自同一个品牌的同一样商品,不更改原材料和不干涉企业经营,怎么样让售卖的成本价更低?

第一点是物流方式的变化,目前的电商成本里,物流是一个显著的可以降低的成本,正如大家看到的,鸡贼的拼多多,物流也很套路,不是非得送上门的东西,往驿站快递点一放就完事,以前是默认上门,现在是默认菜鸟,摸清楚这个套路后,淘宝也学到了。好了,现在京东也学到了。

一个快递的成本定价里面,跨城的每公里成本很低,而同城快递的每公里成本很大,去掉这个最后一公里,是成功压榨成本的关键。

今天经常听到的,线下零售理论上应该更便宜,因为线下取货模式省掉了最后一公里成本,只是传统超市死在了房租和采购模式上了。

第二点是以产定销和团购,一个商品,大量采购商家自然能给出更低的价格,这是经典的规模化模型。

另一个方面,产品若能提前定好销量,厂家按需生产,则将实现0库存,这样同样能够造就更低的成本。

而直播电商里面,排除那些虚假宣传的东西,开播时间和售卖时间的集中化,使得头部主播某种意义上,确实实现了以产定销,只不过,直播带货在物流链的终段仍无法实现团购。

说一个事实,从几年前起,双11就变成了预售模式当道,如果预售价格跟以前一样,这本质就是一种诈骗。

预售模式下就是以产定销,完全可以降低成本,但若平台没有将降低的成本完全给消费者,那么将产生更多的利润。所以电商平台想尽办法,鼓吹低价,最终利用双11赚到了更多的利润。

第三点也是拼多多最擅长做的,尽管不插手企业的经营,但让品牌间相互内卷,把流量分配给质量和价格指标最优的卖家,但是卖家也得陪拼多多玩免费退货的游戏,以外部机制,强制企业控制成本,所以拼多多上的品牌,往往不全,也甚至逼出来了第四类方法,山寨(偷工减料)。

回到当下,电商行业两大巨头不行了,是它们仍然选择了最聪明的赚钱方法,靠低价获得了规模后,不保持低价,非得用涨价这种聪明的方法释放业绩。   

所以这次双11后,倘若标榜低价的电商巨头们再次靠这个释放了良好的季度业绩,那只能说明,诈骗再次成功了。

三、谁在造就最低价?

再来看看美国的零售行业,历史就已经说明过这种问题,costco是过去20年最成功的零售企业,亚马逊是崛起了,但仍然没有影响到costco太多,原因是价格永远便宜不过costco。

Costco跟亚马逊电商,核心物流模式都一样,都是全球采购,货物到港后,然后送到每个城市的物流中心,只是亚马逊要接下来继续进行货物的最后几公里分发,而costco的物流戛然而止,这个物流中心就是它的门店,你们大家开车来拿吧。

而另一方面,costco也明白这还不够,直接让产品的量变得很大,消费者一定要大量采购才行,这进一步压低了价格,而好处是,不但可以卖给家庭消费者,街边的零售店也可以来进货,这正是costco wholesale的核心。

目前整个电商行业,让消费者自取所节省的费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利润的一个释放点。

那线下零售的主角,超市为何又不行了呢?   

首先在15年前,电商初步取代超市,电商改革了传统超市落后的供应链,国内任何产品的生产都具有地域优势,某些地区的产品,如水果,加成物流后,仍然比很多地方的就近产地有更好的质量和价格,而且电商撮合交易无需仓储,只要不断优化快递成本即可,当然,超市在品类上有劣势,但也能活,但此时,超市行业的整体市值,也开始被电商超过。

10年前,房地产行业走向超景气,租金成本进一步不可控,叠加快递行业的内卷,这导致了超市行业进一步的萎缩。基本上没有超市能平衡好租金成本、管理好库存、也无法预测好销量,降低存货、选品丰富度上更是不及电商,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今天国内已经没有大的超市公司了,而电商公司,万亿市值的有两家。

疫情以来,超市加速死亡,而社区团购,正是这最后的杀手。

社区团购本来是买菜为主的,慢慢的就变成了家用快消品零售、乃至杂货零售,超市还是电商?还是,它们间的融合体?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一个最后一公里模型变化的超市,用了街边的各类小店作为分发,一方面,其拥有电商无法染指的生鲜市场,这很好地补充了它所无法涉及的家纺、服装鞋服、电子产品及众多小型耐用商品的市场,所以有同等大小的规模效应。而利用互联网,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以产定销和团购。

或许我们从以上的几个对比中可以注意到,美团优选在价格上只输拼多多零售,速度却快得多(当然,拼多多有多多买菜,但速度仍不如美团快)。

在送货速度和价格上更是达成对某些平台的双杀。只要某些平台不送货上门,让用户去自提快递,三杀。

目前社区团购企业基本都是亏损的,看上去可能只是烧钱造低价,但假设价格不完全是补贴的结果,而是可以持续的,只是规模效应未至,那就很惊人了。

正如沃尔玛说过的一个道理,在零售行业,亏损补贴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哪家对手敢补贴到我的成本价以下,就去他那里进货,直到他补贴亏完为止,如果那样他还能赚到钱,那沃尔玛也活该破产倒闭。所以,不设限量和规定日子的低价,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倘若社区团购能适当降低SKU以继续节约物流成本、适当让渡时间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最后到了可以满足街边零售店批发采购的水平,或许有史以来最便宜的品牌商品物价,我们可以看得到了。不要忘了,最后一公里的线下化、以产定销、团购,社区团购似乎都能满足?

四、结语

关于今年的双11,被市场不看好的淘宝和京东,打一个翻身仗,还是很悬,整个电商市场,还是向着那些更会控制成本的公司倾斜,利用广告轰炸和预售,到底是证明自己低价,挽回消费者的心,还是继续骗呢?

在此节点,整个电商行业,在如此的经济格局里面,想要增长是不易的,传统超市已经基本把市场吐得差不多了,也意味着渗透率增量不多了。市场只会留下真正会控制成本和另辟蹊径的公司。但可以观察到的是,基于线下物流成本优势的模式演变,正在成为电商行业新的进化的方向。

       原文标题 : 双11过后,电商市场该如何进化?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