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平台,或许正在成为高德出行业务的“遮羞布”。
进入2023年后,自高德打车被杭州、深圳等多地有关部门警示约谈后,11月7日,湖南邵阳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再度对高德打车进行了专项约谈。
较为严重的是,有关这场约谈的起因,在《湖南日报》中被通报为“高德打车以‘聚合’的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经营等,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安全稳定,损害司乘人员合法权益”。
这对于商业平台而言,几乎已经是最为严厉的定性警告,距离实质性处罚或许已经仅剩一步之遥。再加上13日,高德打车又因为“一口价”相关问题,被连云港有关部门约谈,市场方面也开始担忧高德打车是否会遭到大规模下架。
结合当前出行市场的现状,我们得出以下判断:
1.高德打车已经多次陷入交通事故后续责任判定纠纷,聚合平台的商业模式,不仅成为高德在监管方面“不作为”的遮羞布,同时平台低转化、高风险的特性,也在不断拉低长周期发展潜力。
2.进入出行市场存量竞争时代后,高德聚合的平台形象和服务质量,如果无法得到稳定维持,大概率会丢失滴滴下架期间,掌握于手中的三成市场份额。
一、屡遭警示仍缺失监管,聚合成高德“摆烂”的借口?
“只管抽成,不管审核”,已然成为高德打车难以彻底消除的偏见。
如此偏见的由来,是近些年来,高德打车频繁遭到有关部门的约谈和处罚。例如刚刚进入2023年下半年,高德打车就在7月26日和31日,先后遭到武汉市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警示约谈。
随后从8月份至今,高德打车的约谈“履历”中,又相继增加了上海、邵阳、连云港等地区的交通部门。尽管每次约谈的方向各有不同,但伴随约谈次数的累加,有关部门对高德打车的警示,也越发严厉起来。
特别是11月初邵阳地区对高德打车的专项约谈,已然将高德聚合平台下网约车管理的混乱,冠以“非法”二字。这不由得令人联想到多年前的滴滴,在遭到全面下架之前,似乎也有过类似经历。
而综合多次约谈过程中交通部门所重点关注的问题,银箭财观认为,高德打车目前所暴露的缺陷,大致集中于三个方面以下:
1.收费价格设计有违公平原则,疑似为了争夺用户资源和平台收益,压榨网约车司机利益;
2.网约车资质审核不严谨,导致大量“无证”上路的情况发生;
3.交通事故发生后,高德打车作为平台方,存在逃避责任划分的嫌疑。
费用方面,网约车平台的“高抽成”,已然成为行业默认的“潜规则”。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国内目前主要网约车平台中,普遍的抽成比例上限都集中于18%至30%之间。
高德打车的聚合平台模式下,对外公布的抽成比例维持在16%至25%,看似要比市场平均价格低上一些,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例如今年6月份,曾有大量高德聚合平台的网约车司机曝光称,聚合平台的抽成方,共有高德平台、加入聚合模式的小平台、租赁公司三个。一份订单的背后,可能存在两个以上的20%左右的抽成。
根据网约车司机的爆料,高德打车每单成本约为每公里1.36元,而订单收益约为每公里1.21元。再加上平台对网约车司机“一口价”的最低价要求,入不敷出,甚至倒贴平台的情况比比皆是。
无论是高抽成,还是“一口价”的内卷最低价,都指向高德打车以聚合模式为遮掩,变相用司机的钱来补贴乘客。
曝光消息的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外以低价吸引用户,对内持续压榨价值输出者的收益”,这样的商业逻辑,最终只会将平台推向纯粹“敛财”的方向,并且对出行赛道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我们由衷希望,这只是因为内部交流不畅导致的信息差,导致司机群体对高德打车的误解和偏见,而不是高德打车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同于价格设定和抽成比例的纠纷,可以确定的是,高德打车长期存在的审核、监管缺失问题,在多次警示约谈乃至处罚后,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近段时间被邵阳交通部门约谈之前,高德打车多次因为网约车“无证运营”的问题,遭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例如今年5月份,因“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对高德打车罚款1万元并责令整改。
通过天眼查也可以发现,高德打车的主体公司北京易行出行旅游有限公司,同样因为经营许可的问题,在2023年9月25日,分别遭到铜陵市、福州市交通部门的处罚。
考虑到目前高德聚合平台中,合作平台的数量已经超过100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小型网约车平台。积重难返之下,高德打车的很难扭转出行业务的现状。
或许在多次约谈和警示后高德打车已然有所动作,但从后续发展来看,高德打车似乎面对困难选择了“摆烂”。
审核、监管环节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高德打车对平台用户权益的保障。
例如2022年6月,郑州女大学生乘坐高德聚合平台网约车时遭遇车祸身亡,责任认定过程中,高德平台方面却表示己方并不承担责任,其负责人更是说出了“平台不管审核,只管抽成”的惊人之语。
同年11月,又有重庆女子被高德平台网约车撞击,由于网约车所属平台与高德聚合平台互相“甩锅”,多方维权无果后,使得女子家属被迫自费承担近百万的医疗费用。事件过去一年后,10月底又有文章爆料称,该车祸受害者已成植物人。
结合这两起颇具代表性的交通事故,或许可以认为,高德打车的“聚合”模式,不仅遮掩了对合作平台审核、监管的缺失,同样也没有为通过聚合平台接受出行服务的用户,提供对等的权益保障。
频繁遭到警示约谈,又难以杜绝行业乱象的延续。是否可以理解为,“聚合”的背后,只是高德通过出行业务“贩卖”流量的借口?
二、存量时代,高德打车难挡滴滴收复失地?
不得不说,出行业务对高德而言,其主要价值可能在于为本地生活领域提供资金流。
在银箭财观看来,如此判断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国内出行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网约车平台触及增量天花板,在滴滴重回赛道竞争之后,高德打车“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其二,则是对高德而言,本地生活才是业务拓展的重心所在,出行市场固然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出行市场的存量压力,早在上半年就已经有所展露。3月份,美团宣布放弃自营打车业务,全面转向聚合模式。
同时自今年4月起,济南、长沙、三亚等全国多个城市地区相继发布预警,称网约车运力接近饱和,不仅容纳不下新的网约车司机,已有的司机群体也面临着接单量下降、收入锐减等情况。为此,多个地区都已经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以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事实上,过去两年间,网约车平台的生存环境就已经趋于收缩。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7月,全国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的公司共计241家,而到了一年多之后,截至2023年3月30日,这一数字仅仅增长至307家。
再加上今年网约车司机群体持续增大,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共有322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网约车司机的数量即将突破600万。预计到2023年底,全国持证网约车司机的数量将达到650万人左右,达到全国出租车驾驶员的5倍。
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出行市场增长也面临增长困境。对高德打车等平台而言,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已是不易,若想要撬动更多的市场份额,实在缺乏想象力。
更别提即将完成商业化落地测试,正在加速进入出行市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随着竞争对手持续增加,未来出行市场的盈利空间,只会越来越狭窄。
同时,高德的业务拓展,始终没有脱离地图APP的基本盘。而本地生活业务与地图的强关联,从流量变现角度而言,是要高于网约车出行业务的。
作为工具属性平台居多的免费软件,高德地图的核心用户在交通工具选择方面,往往更倾向于自驾、公交、地铁、电动车。搜索目的地周边环境,直达本地生活需求的目的性较强,但付费意愿较低,也是地图APP的主要用户画像。
高抽成、高价格的打车服务,相对高德地图的主要功能而言显得偏向低频,同时流量的实际转化效应也不理想。即便有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引导,高德聚合想要在出行领域挑战滴滴的市场影响力,终究还是有困难的。
今年三季度,滴滴实现总营收514亿元,同比增长25%,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国内出行业务实现营收466亿元,同比增长了27%。
这似乎也在预示着,自今年年初恢复新用户注册后,滴滴的主营业务正在逐步收回失地,大有从高德手中夺回网约车市场份额的势头。
尤其是在聚合平台已经暴露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高德打车或许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打车业务这一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滴滴的快速增长做出有效防备。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高德打车能够尽早对平台管理进行有效梳理,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吧。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原文标题 : 聚合又出事,止不住警示约谈的高德打车,挡不住滴滴收回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