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方文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拼多多的持续增长,既离不开经济复苏、消费提振背景下大环境的推动作用,也离不开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努力。
今年第三季度,在本是电商淡季的时期,拼多多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分析这份财报背后我们发现,拼多多的成绩既在意料之外,又有必然。
1、淡季丰收,拼多多大涨
按理说Q3应当是传统电商的淡季,既没有618也没有双十一。但就是这个电商淡季,拼多多的业绩杀疯了。
11月28日晚间,拼多多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拼多多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远超市场预期。
数据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营收达到688.4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355.043亿元增长94%,创下了单季度的历史新高。
同时,拼多多第三季度营业利润达到16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4亿元同比增长60%,非GAAP准则下营业利润为18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23亿元增长47%。
拼多多两大核心收入都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第三季度,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397亿元,较2022 年同季度的人民币285亿元增长39%;交易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92亿元,较 2022 年同季度的人民币70亿元增长315%。
受到优异业绩的刺激,拼多多昨晚美股开盘大涨16%,市值一度接近1900亿美元,几乎成为国内电商的老大哥。
不过,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也表示,不会关注不会过多关注中短期营收趋势。
拼多多第三季度业绩,可谓是淡季“丰收”。
说实话,意外但在意料之中。
要知道很多商家在准备双11大促的过程中,导致了第三季度商家开始在其他平台涨价,很多消费者都开始囤消费,只加购不下单,消费需求被刻意抑制了。
拼多多财报电话会上解释到,三季度虽然没有年度大促,但我们一如既往的秉承天天低价的理念,持续投入,不间断的为消费者带去价优质优的丰富选择,把多实惠做到位。
拼多多凭借百亿补贴、每天都是双十一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将第三季度尤其是10月份的消费需求转移到了拼多多上,所以第三季度拼多多优于其他平台是便不难理解。
从财务角度来看,拼多多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销售额的提高,以及市场费用提高带来的增收效应。
财报数据显示,销售及营销费用为人民币 217.485 亿元(合 29.809 亿美元),较 2022 年同季度的人民币 140.488 亿元增长 55%,主要是由于促销和广告活动支出增加。
说一下这个销售和营销费用,拼多多之前是差不多按照一年百亿来进行补贴,后来百亿补贴的品类和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季度百亿补贴,而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现实,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季度200亿的规模。
所以不难看出为何拼多多的营收增长一直不停。
另外,拼多多财报电话会上,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的大促中,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的用户的规模已经突破了6.2亿。旺季拼多多营收又会怎样,值得期待。
2、百亿补贴第5年,高质量消费深入人心
如今,拼多多正在成为高质量消费的代名词。
在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很多消费者都表示在偷偷地对拼多多“转粉”。
究其原因,是当下的消费理念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回归消费本身,不愿意为额外的消费溢价买单。
高质量消费不是单纯的品质或高价,而是价格、需求和品质的结合。
消费者依然在,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依然在,消费者不是不爱消费了,而是要求更高了。这个要求可能表现为对商品功能和价格有更极致的追求;也可能是对履约能力或购物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消费者看中的并不只是品牌或价格或服务这些单一指标,而是整合价格优势、供给能力、服务保障、履约配送等维度的综合体验。
尤其是今年作为消费振兴年,我们可以看到,前三季度消费加快复苏,高质量消费成为主旋律。
对于拼多多来说,随着百亿补贴的持续投入和低价正品的不断深入人心,很多网友从平日里的小件饰品,到家电家具的大件,都开始拼一下。
这是一个好现象,拼多多一直以来都将营销费用当做是消费者心智资产的不断投入,随着百亿补贴的进行到第5个年头,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低价正品印象。
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以国货、丰收等为契机,开启国货、农货的大促,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好物。
9月下旬,拼多多联合伊利、安踏、格兰仕、洋河、郁美净、五芳斋、杏花楼等100家国货、老字号品牌开启一个多月的“国货节”大促。期间,拼多多与央视财经合作,邀请上海制皂、361°、孔凤春、鸿星尔克等58家优质国货品牌到百亿补贴直播间“团建”,为广大网友介绍优价好物和品牌背后的故事。
据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国货节以来,平台国货品牌尤其是日化、美妆等产品销量增长显著。其中,郁美净儿童霜单日销量增长达到230%,7.9元套餐上线不久后即售2万单;活力28的销量更是暴增了10倍以上,多款产品售罄;蜂花洗护产品单日销量最高增长了5万单;花洛莉亚的眉笔单日销量最高增长2万单;谢馥春、孔凤春等老子号也实现翻倍增长。
有国货品牌甚至表示,得益于平台引领高质量消费的举措,其过去两年实现了40倍的增长,而这一数值还在高速增长中。
3、百亿生态,搭建高质量发展供给
“不要看竞争者在做什么,而要看消费者需要什么。”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在财报电话会上讲到。
为了保持高质量的发展态势,拼多多进行了庞大的投入进行高质量生态健设。
今年初,拼多多退出了100亿生态系统的建设,帮助扶持商品品质好同时服务好的这个商家和生态的合作伙伴,从正向进一步的激励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好生态,简单来说就是“多实惠”和“好服务”,给消费者带来多实惠,给商家提供好服务,这是拼多多最朴素的理念。
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围绕这两个核心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
比如说拼多多的传统优势领域农业,今年三季度拼多多上线“多多丰收馆”, 把1000多个产区的农产品直联给了全国的消费者,通过加大平台的资源投入,提升平台农产品的品质和消费企业,并且为农产品的商家对接合适的物流资源。
另一方面,拼多多全力推进“好服务”能力的建设。拼多多通过持之以恒的服务升级,进一步的增进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完善平台好服务的用户心智。让消费者乐于在平台去尝试更多新的商品品类,服务好用户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今年9月,拼多多的农云行动上,拼多多为近百位商家和蟹农进行了水产行业生鲜专场培训,带动带动更多“新农人”盘活大闸蟹生意经,扩大线上销售规模,推动大闸蟹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
拼多多对商户持续扶持,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农人,涌现出“不爱投行爱农业,返乡卖爆大闸蟹”的90后金融硕士,“帮助村民三年卖出800万斤红薯”的85后村主任等一大批“兴农人”,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季度,拼多多发起的“农云行动”先后走进江苏大闸蟹、西北水果等农产地,助力当地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
4、多多跨境,让产业带商家“营利双收”
拼多多跨境业务的迅速增长,也成为了商家们扩大销路的有力渠道。
多多跨境去年9月上线以来,创新推出“全托管”、“柔性供应”等新模式,简化出海流程、降低外贸门槛、拓宽订单渠道,助力品牌培育,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轻松”拥抱国际大市场。
“全托管”、“柔性供应”等创新模式,极大降低了传统外贸型工厂的出海成本,让中国产业带的成千上万工厂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创造自己的品牌。
多多跨境收到众多商家的喜爱。通过将生意做到全球,不仅销售额提高了,利润也更加客观。
有的商家以前销售一件商品只有5分钱利润,通过多多跨境,可以赚到几十上百倍的利润,入驻多多跨境的商家,不仅重新找回了订单,利润也都普遍实现增长。
今年“黑五”大促期间,多多跨境继续推出价格补贴策略,让海外消费者能够买到百万量级高性价比商品。为了保障供给侧平稳有序作业、助力平台商家卖出更多优质好货,多多跨境自今年3月起就持续扩大仓库布局,增强收货能力,同时加大备货天数,提升供货能力。
截至三季度末,多多跨境已深入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推动优质制造产品进入了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发往美国市场。
在美国市场,上线SKU数已有200多万个品种,预计今年内能达400万个品类。
可以看到,自多多跨境启动后,拼多多多保持着高速增长,多多跨境已经成为带动拼多多高速发展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结语
拼多多三季度的业绩并非偶然。
当下电商环境快速变换,拼多多为消费者提供低价好物,为商家提供更宽的销路,再加上多多跨境让好的商品面向全世界更大的市场开放,让商家没有“淡季”。
原文标题 : 拼多多,为何能在淡季“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