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招聘,在焦虑中等待“新故事”

深潜atom
关注

本文系深潜atom第737篇原创作品

技术浪潮下招聘阵地的转移,

Boss直聘正遇Web招聘困局

徐太良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曾几何时,BOSS直聘还是互联网招聘行业的“潜力股”,但现如今,其已经难以让资本市场感到满意。

2022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后,BOSS直聘的股价虽在最初几天一路高涨,但此后却跌跌不休,目前仅为15.82美元/股,跌破19美元/股的发行价。

BOSS直聘的股价之所以一路下行,固然是因为其遭遇了偶发性的“安全审查”,不确定性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审查结束后,其股价并没有明显回升迹象。这似乎说明,BOSS直聘的基本面出了不小问题

事实上,回望过去二十几年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的发展历程,不乏业务模式新潮的互联网招聘企业先是吸引投资者关注,后又因基本面出问题而遭资本市场遗弃的先例。

不过这对于互联网招聘行业以及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互联网招聘企业往往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可以给市场和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BOSS直聘被资本市场看空,似乎也预示着,全新的互联网招聘形态正在悄然酝酿中。

前程无忧私有化背后,Web时代招聘平台式微

尽管只是互联网相对小众的垂直赛道,但事实上,第一批互联网招聘企业成立的时间,比BAT还早。

官方资料显示,智联招聘成立于1994年。彼时,中国刚刚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不止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互联网招聘网站也纷纷在千禧年前创立。

互联网招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高效实现企业与人才对接,其可以帮助企业大幅节约成本。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招聘的每次招聘成本约为线下招聘成本的五分之一。

因可以给企业和求职者带来正向的价值,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互联网招聘企业也顺势迈入发展快车道。以前程无忧为例,2010年-2018年,其营收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11%以上,其中有四年甚至超20%。

不过遗憾的是,上述互联网招聘企业的亮眼业绩增速并没有延续至今,而是纷纷于2018年前后遭遇增长天花板。

图源:智联招聘

财报显示,2017财年,智联招聘净利润1.8亿元,同比暴跌35.7%。因业绩触顶、股价低迷,2017年9月智联招聘无奈从纽交所退市。

无独有偶,2019年,前程无忧净利润2.50亿元,同比暴跌71.%。随后,前程无忧也宣布启动私有化。

Web时代的在线招聘平台之所以纷纷在2018年前后遭遇成长天花板,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随着业绩承压,这些企业越发以“销售”为主要发展导向,即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难以给求职者带来人性化的体验。

与大部分互联网业务类似,Web时代的在线招聘平台并不向求职者直接收费,而是基于海量的求职者流量向公司收费。以前程无忧为例,2018年-2020年,其在线招聘服务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64.3%、61.8%以及58.2%,是公司重要的营收支柱。

这种业务模式决定了,Web时代的在线招聘平台如果想要谋求更大的商业收益,就需要给公司提供更多的“销售线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招聘毕竟不同于汽车、保险销售,企业、求职者都需要精准的职务匹配。

诸多在线招聘平台以“销售”为主要导向,一方面诱使求职者投递大量简历,另一个方面又给企业HR发送诸多不完全匹配职务需求的简历,虽然在短线上有利于企业营收,却在长线让上下游客户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

因难以持续创造正向的价值,诸多雇纷纷逃离Web在线招聘平台。以前程无忧,2017年,其服务雇主数量为51.9万,此后就一路走低,截至2020年只有36.08万。三年时间下跌30.48%。

BOSS直聘崛起,依然难逃“收割”企业宿命

诸多Web在线招聘平台服务的雇主数量走低,固然是因为业务模式疲态尽显,另一方面,也与BOSS直聘强势崛起有关。

图源:BOSS直聘

2014年,前智联招聘CEO赵鹏创立BOSS直聘。与Web在线招聘平台主打网页平台不同,BOSS直聘结合移动互联网随时在线的特点,喊出了“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的口号,并基于算法推荐,提高雇主与人才的匹配精准度,进而提升招聘效率。

与此同时,2015年前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下,诸多小微企业成立,也催生出了众多招聘需求。工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9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长21.6%,创历年新高。

一方面,招聘市场需求井喷,另一方面,针对在线招聘的诸多痛点做出了较大革新,BOSS直聘吸引了海量的企业和求职者。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BOSS直聘服务8580万认证求职者;服务1300万认证企业端用户,服务 630 万家认证企业,其中 82.6%为中小企业。

得益于此,BOSS直聘的业绩屡攀高峰。财报显示,2022财年,BOSS直聘营收45.111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扭亏。

2023财年前三季度,BOSS直聘营收43.7亿元,同比增长增长27.4%;净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163%。

然而如开头所言,交出亮眼业绩的背景下,BOSS直聘的股价却“跌跌不休”。这或许是因为,功能革命带来的阶段性红利逐渐消失背景下,BOSS直聘的想象空间正在逐步收窄

尽管相较一众Web在线招聘平台,BOSS直聘的业务模式足够新颖,但追根溯源,其营收模式与此前大部分企业类似,都依赖B端企业。

财报显示,BOSS直聘的营收来自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两个方面,其中面向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业务营收占比一直超90%。

自2021财年三季度付费企业数量跃升至400万后,BOSS直聘的付费企业规模就长期徘徊在400万-500万区间,迟迟难以突破500万。这也决定了,接下来BOSS直聘的业绩有触顶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推动业绩增长,BOSS直聘或有意或无意地放松了B端客户的审查。反映到市场层面,BOSS直聘屡屡成为众矢之的。2022年8月,有网友爆料称,BOSS直聘上招聘VIP助理秘书却要“陪睡觉”。随后,BOSS直聘被官媒点名批评。

另一方面,BOSS直聘还屡屡上调B端产品售价。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爆料称,BOSS直聘VIP账号以前仅为328元一个月,但续费时却涨价至418元,涨幅高达27.44%。

由此来看,现如今的BOSS直聘其实很像2018年前后的Web在线招聘平台,虽然行业影响力仍在,但因频频给企业和求职者带来“负反馈”,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AI、MR技术井喷,全新招聘形态正在酝酿中

追根溯源,无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对互联网招聘产品的共同追求,都是高效率、高精度的匹配职位。

回望招聘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过程中,BOSS直聘之所以逐渐取代Web在线招聘平台,成为时代翘楚,主要就是因为前者的匹配效率和精度相对更高。

不过BOSS直聘主推的移动化招聘形态显然不是终点,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触顶,AI、MR、元宇宙等技术正逐渐兴起,必然会重塑互联网招聘行业

比如,招聘初期的筛选阶段,大数据+AI可以帮助企业挑出更符合岗位的人才,同时也可以给求职者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双方匹配的精准度。

招聘环节,基于元宇宙+直播的模式,企业和求职者沟通也不必线下见面,而是可以直接在虚拟空间会谈,降低招聘过程中的沟通、交通成本。

图源:搜狐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机构结合上述技术趋势探索全新的招聘形态。

比如,2023年7月,厦门市人社局就在“元宇宙”中开启了一场招聘会,毕业生们点击招聘会的微信小程序,即可直达元宇宙专场招聘会现场,化身虚拟人在元宇宙世界求职面试。

在此过程中,求职者还可以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实际情况漫游企业展厅、观看企业宣传视频,深度了解不同企业的岗位信息,并与HR一对一深度面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元宇宙”形态的招聘模式还只是在移动终端进行的粗浅尝试,随着Vision Pro等革命性终端落地,“元宇宙”形态的招聘模式或将进一步展现竞争力。

发布Vision Pro时,苹果CEO蒂姆·库克对外表示,“iPhone将人们引入移动时代,VisionPro则标志着空间计算的时代到来。”

结合苹果的展示视频来看,Vision Pro可以实现3D视频通话。如果有招聘企业基于该技术打造“元宇宙”版招聘业务,无疑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和求职者的沟通成本。

总而言之,回望过去三十几年的互联网招聘产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由于不像电商、社交等业务,拥有巨大的粘性,每次全新的技术浪潮来临后,都会引发招聘阵地的转移

这对于招聘从业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固然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于求职者和求才的企业来说,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每次招聘形态发展,都会显著降低求职者和企业的求职或招聘成本。

期待接下来AI、MR等新兴技术给互联网招聘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原文标题 : 互联网招聘,在焦虑中等待“新故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