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服务第一股的能链智电,股价崩了?

牛刀财经
关注

作者丨吴海 出品丨牛刀商业评论

最近 ,能链智电的股价并不乐观。

近几个月来,能链智电的股价一直在下跌状态,从最高点的12.78元到现在的1.31元,跌幅高达90%,市值仅剩3.2亿美元。

(截图来自雪球平台)

要知道,上市(美股借壳)之处能链智电股价一路上涨,市场对这个新晋的能源独角兽还表示看好。

确实,能链智电的业务并不算差。

众所周知,能链智电深度合作的车企并不少。上个月初,能链智电与深蓝车企达成合作,双方共建新能源充电服务网络,在提升充电桩利用率、完善充电网络布局等多方面都有深入合作。

而在此之前,能链智电还与蔚来、理想、小鹏、极狐、问界等新能源车企达成了充电服务合作。

如今,虽然能链智电的车企“朋友圈”越来越大,但其在资本市场并不被看好。哪怕2023年Q3交出了一份并不错的财报,依旧难以挽回资本市场对其的信心。

那么,能链到底哪一步走错了呢?

1、营收大涨,却难增信心

事实上,能链的最新财报数据并不难看,反而形势一片大好。

据能链智电2023年Q3财报数据显示,能链智电单季营收超1.7亿元,同比大增536%,按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计算亏损2410万美元,亏损率同比收窄256%。

除此之外,报告期内,能链的订单量为5920万,同比增长为58%。充电量13.83亿度,同比增长66%,占中国共用充电量的21.8%。

可以说,无论订单量和充电量,还是营收,能链智电都保持着倍增的高增长态势。财报预计2023年全年收入为5到6亿元,并预计到2024年收入将会翻4到5倍,达到20到30亿元。

毋庸置疑,如果单看财报数据,能链智电的市场优势非常突出,已经悄然成为业内的领头羊。

虽然看似能链智电稳步向好,却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主要由于其在“快电”市场地位正悄然变化。

众所周知,特来电、星星充电以及云快充属于快充行业的三大头部运营商。截止2022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充电桩数量TOP5的数量占总量高达69.8%。其中,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两个运营商企业分别排在前两位,市场占比分别为20.19%与19.07%。

能链智电在推出了第三方充电聚合APP快电后,其作为充电流量的入口,迅速整合了市面上分散的快充运营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和云快充等头部以及其他大量的中小运营商。

很快,快电一跃成为中国充电服务APP的龙头老大,其凭借长期建立起的良好品牌形象和用户基础,拥有了合适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状态。

然而,在2023年8月,快电在多个城市陆续上线VIP客户充电0服务费的活动后,快电和各大快充运营商之间的和谐却被打破了。

通常而言,新能源车主充电的费用主要分为两项,一是直接缴纳给电网的巅峰,二是给充电站的服务费。而这服务费则是充电运营商的主要营收收入。快电声称服务费为0元,那么就意味着是要薅运营商的羊毛,来换取自己的流量。

随后,特来电、星星充电与云快充各自分别宣布共建优质稳定的充电互联网络,并下架了快电70%左右的充电桩。

对于特来电等头部运营商而言,其本身毛利就很低,且还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自然而然不愿意再牺牲自己的利益成他人之美。

2、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资本市场上,一直流行着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得起来。

成立才7年的能链集团可以迅速发展,并拥有能链智电、团油、能程科技、中能链、能企服等多项业务,就是因为当时瞄准了充电服务行业的风口。

然而,事实证明,倘若风口上飞起来的猪没有本事,那么一旦风口转变,地位也会很尴尬。

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9月,全国充电设备累计数量为764.2万台,同比增加70.3%。此前,工信部曾提出“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

无论市场还是政策的双重推动,充电服务行业的前景依旧一片大好。然而,能链却始终难以摆脱亏损问题,反而越发严重,也与其长期重营销轻研发密不可分。

据能链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时,能链智电的用户激励费用约3100万,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4亿元。而2022年,其全年营销费投入则高达2.4亿元。

能链财报显示,2023年Q1季度的营销费用为6640万元,同比增长50%;Q2季度的营销费用为8610万元,同比增长48%;Q3季度营销费用则飙升至1.61亿元。算下来,2023年前3季度的营销费用已经高达3.1亿元,远超2022年全年。

可以看出,这几年能链智电的营销费用逐年递增,增长幅度非常吓人。

相比较大手笔的营销费用,能链在研发投入则明显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因此只能依靠充当第三方平台获取利益。

在二级市场,倘若没有核心技术,自然也很难收到资本青睐,同时,能链的亏损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据财报显示,2023年Q3季度,能链智电归属于普通股东经调整净亏损金额为3.65亿元,创下了新高记录,同比增长234.89%。这一亏损额度不但超过了2023年上半年的2.103亿元,也远超2022年全年的3.54亿元。

同时,能链智电的资金也存在困境。财报显示,2023年Q3季度,能链资产负债率与上一季度相比仍在扩大,高达90.58%,远远超过了70%的通用警戒线。其账面只有3.96亿元现金,但短债却超过5亿元,很显然,流动资金远远小于负债。

倘若短期内能链智电不能及时融到资金,那么就可能会面临非常严重的经营问题。

3、再转身,能链胜算多少?

为了摆脱先有困境,能链智电开始积极布局第二曲线的发展。

2023年6月,能链智电通过子公司收购了香港光电公司。据公开数据显示,香港光电一直专注于屋苑及工商业屋顶太阳能项目领域,在香港建设的太阳能工程超过600个,累计开发和建设了25MW分布式太阳能项目。

毫无疑问,能源资产运营是一门不错的好生意。

在油电交替的能源大背景下,充电站场景下的能源资产运营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巨大。大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小到充电站等多元场景下的工商业储能,甚至是光储充、微电网形态的升级,都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能链想要做好这门生意却并不容易,面临着不少现实的严峻挑战。

在储能业务领域,本身就存在不少行业巨头,譬如宁德时代、特斯拉等企业,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资金雄厚程度,都是远超于能链的存在。

能链在竞争上不占优势外,想要盈利也很困难。

ICC鑫椤资讯数据库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超过45GW,其中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超过40GW,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中国储能市场增速一骑绝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20GW,电化学储能装机接近20GW,同比增长超过200%。

虽然市场前景宽广,但多数储能企业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真正盈利的企业堪称是凤毛麟角。

据21财经报道称,鑫椤资讯储能研究员朱志翔认为,“储能电池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比较高,随着头部厂商扩产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供给端存在过剩的情况。倘若2024年需求端增长预期不明显的情况下,行业出清大概率仍会继续。那么中小厂商都会大概率出局,电池和系统价格仍会持续下降,但下行空间有限。如果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情况下,那些跨界做储能电池的厂商,即便价格上能稍微便宜些,也很难卖出去。”

所以即便能链智电可能获取资金提高技术实力,但也很难找到有效客户占领市场从中获利。 

对于现在的能链而言,真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快电行业地位岌岌可危,另一边则是新增长曲线望不见出路。到底能链能否坚持到底,只能用时间说话,要不然下任何结论都显得为时尚早。

       原文标题 : 充电服务第一股的能链智电,股价崩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