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泡沫破灭,马云“坑惨”兄弟们

深渡Cross
关注

2024年,阿里的动荡还未结束。

3月18日下午,据36氪报道,盒马创始人兼CEO侯毅正式退休,未来将担任盒马首席荣誉顾问,现任盒马CFO的严筱磊将兼任CEO。

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阿里零售业的发展历经曲折。阿里内部一边投资与发展传统零售,一边对盒马颠覆传统零售模式的未来寄予厚望。前者通过投资与收购打通线上线下构建起了阿里的零售帝国,后者更是得到了不设上限的资金支持,并让两者都采用“新零售”的营销模式。

然而,经过阿里连续几年的资金补贴后,盒马尝试了多种业态,却未能实现全面盈利。自此,盒马在阿里内部的重要性逐渐降级,开始自负盈亏。

如今,原盒马CEO侯毅的“退休”,无疑是阿里向外界传递着一则明确信息:盒马及其所属的“新零售”业务板块在阿里的战略地位再次降低。外加同样被阿里归纳进“非核心业务”的传统零售业务,都随时可能被卖掉。

从目前的出售传言来看,阿里这些年在盒马上的投入基本打了水漂,网传的收购价格远远无法弥补这些年耗费的资金。然而,考虑到阿里当前的困境,“断臂求生”或许也是无奈之举。只是这样的结局,对于那些曾经坚定跟随马云,执行新零售战略的友商和零售巨头们来说,确实令人唏嘘。

“非核心业务”摆上阿里货架

对于目前体量巨大、业务繁多、结构复杂的阿里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并非易事。

去年在张勇的指挥下,阿里“1+6+N”的战略方针落地。其中,被定义为“非核心业务”的大概率就存在于六大子集团之外的“N”。数据显示,目前,阿里巴巴分拆后的六大子集团贡献的营收超过了85%,剩下的“N”业务才组成了剩下的15%营收。

据晚点LatePost梳理,在阿里的组织架构中,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归属于“N”的独立业务公司包括:盒马、飞猪、阿里健康、智能信息事业群、高鑫零售、银泰、斑马智行、平头哥、灵犀互娱。

其中大部分公司在“1+6+N”改革前的最大的相似之处是,与阿里的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阿里对其拥有控制权,但需要其自负盈亏。

阿里近期传出出售传闻的公司也大多属上述公司范畴。据路透社报道,阿里巴巴正寻求出售旗下大润发、银泰、盒马等资产,以剥离亏损中的非核心部门,将发展重点转向电商这一“核心盈利部分”。

36氪对此也曾有过报道,吴泳铭在兼任淘天集团CEO后,针对已经拆分出去的几个业务做出了一系列资本规划,盒马也在其中。

截至目前,只有盒马公开否认了出售计划,而银泰、大润发尚未表态。但在今年2月7日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资本管理委员会主席蔡崇信表示:2024财年的前9个月,阿里在非核心资产的退出上进展顺利,已经退出了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同时阿里也将继续执行对一些上市公司(非核心业务)股票的出售。

“阿里巴巴现在仍有一些传统实体零售的相关业务,它们不是阿里核心聚焦的业务,阿里也在积极探索退出方式,但可能需要时间。”蔡崇信如是说道。

结合此前戴珊卸任CEO职位,然后便被安排去“协助筹建阿里资产管理公司”的情况来看,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戴珊换任时,这些非核心聚焦业务就已经被阿里列入了退出清单。

而此次盒马一把手的“闪电换人”,接任者不是零售业一线的高管,而是由盒马CFO,也传递着阿里想“纠偏”新零售和盒马定位的想法。在联商网顾问厉玲看来,“企业CFO接手‘一把手’往往是为了财务尽调,也就是为出售准备的”。

根据联商网报道,企业出售通常涉及大量的财务和交易细节,包括资产估值、税务规划、合同谈判和资金流转等,而CFO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人,对这些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并符合财务规范。

另外,即使是属于“6”的本地生活集团,其内的饿了么也在去年时常被传出将被阿里出售的传闻。尽管饿了么在阿里的战略地位比盒马还要高,但其业绩贡献的确有限:数据显示,2023年Q4阿里本地生活(饿了么+高德)收入152亿元人民币,亏损2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则为亏损29亿元人民币。至于是否会出售,或许正如蔡崇信讲的,要看抖音出价合不合适。

如此看来,不只是银泰、大润发、盒马有着被出售风险,或许像灵犀互娱、斑马智行等盈利过低的“非核心业务”也早已被阿里摆上了货架。

新零售坑了谁

雷军曾半开玩笑地说,新零售概念最早是被小米提出的。不过,真正对其浇筑心血的却是马云。

在过去的八年,新零售布局一度成为阿里的核心战略之一。彼时的阿里集团CEO张勇曾表示,“这两年我们大踏步发展,已经从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用数据来反哺行业的一家数据公司。”

这也标志着,阿里不再是一个单一线性的互联网电商企业,而是逐步演变为立体多维的综合经济体。

不过当时针对马云提出的方针、战略,市场上就有人持怀疑态度,各界大佬也围绕着“新零售”展开过数十次不同的讨论,比如,刚刚去世的宗庆后老先生,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新零售只是一个概念,甚至称马云的新零售理念是胡说八道。

事实上,宗老先生的看法并非没有道理,从结果来看,新零售本身确实存在一定的争议。长期以来,市场上对新零售的理解是,当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流量做大后,通过互联网将平台流量导向线下的实体店,即所谓的O2O模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线下零售也在积极拥抱线上,只是各家的融合程度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甚至在未来十年里,线下零售可能会更多地转变为面向用户的展示和体验平台,而具体的销售则更多通过线上实现。

也就是说,未来的线下零售将成为面向用户的一个展示窗口和体验平台,而真正的交易则更多是通过线上完成。实际上,目前全中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经有80%是通过线上互联网电商完成销售,而剩下的20%才是线下完成。

可是,这个趋势至今仍然有很多企业未能看清,更别提当时的阿里了。

那时,阿里急于通过新零售概念找到新的增长点,于是将盒马视为其新零售战略的重要一环。一段时间里,盒马甚至被视为阿里的重点工程。当时还有分析人士称,随着盒马这个O2O超级物种的超高频消费,加上支付宝对线下场景的迫切需求,盒马将成为阿里新零售未来的核心项目,其优先级甚至可能与淘宝、天猫持平。

不过,当时的马云也并未完全押宝盒马,而是同时引进了多个传统零售企业作为集团的线下产业基石,为新零售业务保驾护航。

先是与当初风头正盛的苏宁“联姻”:2015年8月,阿里出资282亿元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次年6月,淘宝又斥资282.3亿元认购苏宁股份。此后,阿里在2017年以177亿元私有化银泰商业,并在2021年以400亿元的价格彻底收购大润发。

按照阿里的内部规划,新零售战略以淘宝为核心,菜鸟为物流基础,涵盖了全市场、全渠道的新零售力量。其中,天猫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品牌店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而其他部分则包括银泰、苏宁、盒马、大润发、村淘、居然之家等。其中,前四者都被阿里高层寄予厚望。

但在近几年的时间里,阿里的零售业务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无论是旗下的零售企业,还是与之合作的零售巨头,营收和利润都陷入了瓶颈期。

据阿里此前公布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银泰等业务的“所有其他”部分实现营收470.23亿元,同比下滑7%,该部分净亏损31.72亿元,同比扩大87%。另一边的“亲家”苏宁易购Q3财报也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86.57亿元,同比下降12.39%,净亏损为26亿元,盈利前景堪忧。

因此,对于如今只想稳住基本盘,按照马云提出的“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方向前进的阿里来说,放下对新零售的执念、放弃部分非核心业务,才是明智之举。

只不过,不幸的是,当初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概念时,或许也没有想到会挖下这么大一个坑。阿里集团、合作伙伴以及与之关联的零售巨头们在这八年间纷纷前仆后继往下跳,抽身不易。

曾经跟随阿里开展新零售战略的京东,在最近提出的“2024三大必赢之战”中只强调了即时零售,明显避开了新零售的话题;苏宁易购之前通过与阿里的合作,尝试线上线下融合、物流配送等方式推进“互联网+”和智慧零售战略,但如今却在2月26日被淘宝清空股权;高鑫零售的股权也遭到了阿里的减持;其他有着阿里入股的零售巨头也或多或少出现了股权减持的现象。

对阿里集团而言,减持确实是最正确的做法,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亏损最小化,就是不知道,当初给大家“画饼”的马云又该以何种态度自处。

可能,回过神的马云也想对大家说,当初第一个提出新零售的是雷军,自己也是受害者。

结语

面对新零售的浪潮,阿里曾经满怀激情地投身其中,试图通过新零售战略引领行业变革。可惜,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新零售概念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阿里的新零售业务也陷入了困境。

时至今日,阿里不得不调整战略,放下对新零售的执念,回归核心业务和用户。这一转变虽然痛苦,但却是必要的。毕竟,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一位互联网公司的高管曾评价的那样,之前阿里的心态是“不能接受什么大领域与自己无关”,现在阿里显然换了姿态。

“稳住”和“纠偏”才是如今阿里的关键,哪怕用一把手“祭旗”。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新零售泡沫破灭,马云“坑惨”兄弟们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