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柜第一股”,丰巢登陆港交所
当英国走进工业革命时代,狄更斯曾经这样形容那个充满着激情、创造和无限可能的世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如今,随着运费险、仅退款、直播带货的出现,中国的电商和快递行业也同样站上了命运的转折点。近日,丰巢集团(以下简称“丰巢”)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IPO申请文件,计划在主板上市。如无意外,丰巢将成为港交所的“快递柜第一股”,代表着一直以来困扰行业已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不再成为问题。
然而,放眼整个快递行业,前有菜鸟暂缓上市、顺丰冲击港股上市尚未成行、后有极兔去年在港上市削减IPO募资规模,二级市场其实对快递行业并不“热情”,丰巢为何选择在此时上市?连续三年亏损的丰巢,又是如何做到在上市之前扭亏为盈的?上市之后,丰巢又能否找到除了快递以外的下一个增长点?
“顺丰系”的第五个IPO,丰巢的上市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事实上,丰巢作为“顺丰系”创始人王卫手下的第五个IPO,自出生起就备受瞩目。2015年,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以及普洛斯集团,共同成立丰巢,入局快递柜市场。招股书数据显示,十年来,丰巢累计完成了11轮融资,中国邮政、红杉中国、钟鼎资本等知名机构均参与其中。
然而,从此前快递行业的IPO情况来看,二级市场对快递行业并不看好。一方面,此前王卫手下的另一个快递巨头顺丰控股在A股市场的股价较最高点已经下跌60%左右,同时顺丰控股也曾两次冲击港股,但至今没能成功。
另一方面,与顺丰类似的还有菜鸟。此前,阿里巴巴宣布构建“1+6+N”组织架构,并力推菜鸟作为六大业务集团之一。当时,市场普遍对其寄予厚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菜鸟却未能如预期般顺利走向资本市场。3月26日,菜鸟突然撤回港股IPO申请。并且根据天眼查显示,在阿里巴巴公布的收购要约中,菜鸟的估值已从一年前的近2000亿元暴跌至约744亿元,跌幅接近六成。
整个行业的IPO正在放缓的同时,丰巢自身的处境也并不理想。2018年6月,此前出资的中通、申通和韵达选择将所持丰巢的全部股份转让给玮荣发展,“二通一达”从丰巢退股。
当时,韵达和申通方面表示,自己是为了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实现合理投资收益。然而天眼查显示,从出资成立到集体退出,中通、申通和韵达分别赚了约5亿元、3.89亿元、5.45亿元,选择了“拿钱离场”。
而自从之后,丰巢的最近一次融资停留在了2021年1月。也就是说,自2021年之后,丰巢没有再收到融资。此前,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曾表示:“丰巢的挑战在于募资能力、扩张力度及资本市场对其未来预期。从成长路径看,丰巢需加强资本运作与业务拓展”。
同时,赵小敏还指出,目前快递柜市场缺口还很大,很多三线城市包括整个县域市场的布局还相对薄弱。丰巢要做的就是尽快IPO,将募集的资金用来扩大市场规模,“需要通过扩张来把市场的缺口、需求先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IPO,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丰巢为了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向资本市场寻求支持的现实。
连续亏损三年的丰巢,如何扭亏为盈?
而之所以选择现在上市,除了前文所述的融资扩张需求以外,更重要的是,经历过三年“铺垫期”的亏损,丰巢在2024年上半年首次做到了扭亏为盈,独立造血。
一直以来,丰巢都是通过“融资-烧钱-再融资”的模式迅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从而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在收购了同为行业龙头的中集e栈和中邮智递以后,丰巢的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70%。而随着京东自提柜、菜鸟驿站、圆通的妈妈驿站、中通的乐家快递柜、申通的喵柜和韵达的蜜罐的出现,丰巢的占有率有所下滑。
并且,作为末端物流服务中的基建级业务,快递柜有着投资大、收益少、技术壁垒不高的特点,并且天然具有民生属性。受制于运营成本和盈利模式,亏损成为包括丰巢在内众多快递柜运营商绕不开的痛点。
据招股书,此前三年,受网络扩张相关开支增长拖累,丰巢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逐渐收窄。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其净亏损分别为20.71亿元、11.66亿元、5.41亿元,降幅分别为43.7%、53.6%,三年累计亏损37.78亿元。然而,就在今年的前五个月,丰巢实现净利润0.7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0亿的丰巢,为何能在今年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有两点:
- 调整后的会计准则影响到了成本端
此前,丰巢的快递柜是五年折旧,但事实证明快递柜的使用期比预期要长,因此今年丰巢将部分智能快递柜的折旧年限调整成十年,降低了智能货柜使用成本。
调整之后,快递末端配送服务部分由2023年5月31日止5个月的毛损率(销售成本为负数的情况,销售收入低于销售成本的时候出现毛利率为负值的情况)12.2%转为2024年同期的毛利率32.4%,整体毛利率则由3.6%升至26.1%,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 电商行业的高退货率带来了收入端的增长
具体来看,丰巢的收入来源主要由快递末端配送服务、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和增值服务及其他三部分组成。
其中,快递末端配送服务是丰巢营收的支柱业务,过去三年,营收连年增长,但其所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57.6%下降至2024年5月底的40.8%。收入增速从2022年的15.8%放缓至2023年的8.9%。
而随着直播与短视频带货的模式兴起,商品退货和换货量不断增加,为丰巢打开了新的增量市场。电商退换货业务由此扛起收入增速大旗。
从招股书来看,从2021年到2024年前五个月,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即消费者通过丰巢柜寄出快递)收入呈现出同比3位数的高增长,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5.9%,快速增至36.3%。招股书称,“主要受我们电商退换货综合服务的发展所推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本更偏“收件”场景的丰巢,靠着“寄件”逆袭了。
“最后一公里”的苦生意,还能拥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然而,近年来,快递柜的商业模式始终被置喙。一方面,快递柜业务面临极大的外部不确定性。此前,为了强化格口周转率,提高盈利能力,丰巢开始向用户收取暂存费用。然而这一行为迅速引发舆论争议,丰巢不得不将滞留时间延长至18小时。
2024年3月1日,《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未经用户同意,快递公司不能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这就意味着,单纯向快递员、快递企业和用户收快递暂存费,很难让丰巢看到未来业务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内卷”式发展,快递柜企业与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之间的竞合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各大快递企业和电商平台对自家的快递柜业务显然会更加照顾,以增强对物流环节的掌控力,如京东快递柜就是京东为了优化自身物流服务而设立的。
而随着平台对仅退款等政策的调整和行业对“内卷式”发展的调整,高退货率所带来的高寄件数量是否能够持续,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面对这些疑问,丰巢也在招股书中做出了提示:未能持续丰富或升级服务,无法扩大或维持客户群;无法持续有效扩展及管理智能柜网络或优化其运营效率,业务可能无法如预期成长等。而对于此前的快递新规,丰巢表示,未来此类法律法规可能会变得更加全面及严格,公司业务可能会增加合规成本等。
也正因外界对快递柜业务商业模式的质疑,此前丰巢开始尝试探索新业务:
2022年,丰巢相继增加了到家生活服务和洗护服务两项增值业务(如保洁、家电清洗及上门维修),并在微信小程序和丰巢App给予强流量曝光。在丰巢一系列优惠营销下,上门维修、清洁等家政服务订单量迅速上涨,截至今年5月底,丰巢的到家服务完成了7.14万份订单。
同时,丰巢还开始战略布局全球市场。根据招股书披露,丰巢已经在2022年将智能柜网络拓展至泰国,截至2024年5月31日,已经在泰国部署200组智能柜,占整个丰巢智能柜网络的0.1%。其中,HiveBox(Thailand)Company作为丰巢的关联附属公司,在2023年和截至2024年5月31日向丰巢采购的智能柜和服务产生的营收分别为640万元和40万元,预计到2026财年的营收额将高达2700万元。
此前,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就曾表示,丰巢选择出海发展,是基于全球化战略视野和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洞察,有助于丰巢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在民生属性的加持下,快递柜业务展现出盈利能力以后,丰巢仍然有着业务多元化和全球市场化的商业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丰巢或将敲开快递柜企业生存的天花板,将昔日资本宠儿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原文标题 : 电商平台的仅退款,如何“卷”出一个千亿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