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先锋:A股芯片,港股医药

丫丫港股圈
关注

这轮市场行情中,10月8日的大幅放量下跌,给所有追涨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这轮牛市,总是少不了过热和矫正,但在一轮调整过后,市场逐渐走出来了一些表现强势的板块。

其中,A股芯片板块率先新高,而港股尚未有新高的板块,但医药板块的创新高个股数量,居于前列。

芯片医药,向来是成长性导向的板块,也是过去牛市中,人气集中的两个大板块。在长期熊市中,也一直新低,毕竟故事不好说了,这次的表现,可以说是市场开始稍微从收息防御风格向成长风格的转变。

但是,此前这些板块的每次上涨,都离不开行业景气的推波助澜,才经常造就这些行业龙头股数倍的涨幅,目前看来两个行业的状态,又支撑这个趋势吗?在它们的领涨背后能看到什么?

一、哪些芯片医药新高了

目前芯片行业A股的新高个股有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多家公司,主要的业务分别是芯片代工和芯片设计。

几家新高公司的基本面为人诟病,如寒武纪和中芯国际,从业绩表现来看在整个芯片板块中不算亮眼,它们肯定不是最好的。

新高的核心原因更多是其科创板688开头的属性导致的,市场偏好科创板里的科技股,在行业上涨时,688开头的股票总是跑赢其他同行,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市值和涨幅差距。

芯片宽基指数及挂钩芯片指数的基金,如芯片ETF,突破了10月8日的前高,是少数新高的板块之一。由此,还是可以看出芯片是这段时间最具有超额收益的板块之一。

但也能看到,港股的半导体板块指数也没有新高,虽然没有A股板块那么多的标的,但是中芯国际的大部分流通盘在港股,而且不跟涨。

半导体板块每次这样的暴动行情,更多是牛市记忆,炒科技炒β时选择了芯片板块的惯性,至于为什么是688也就是科创板股票更跑赢呢?而且它们也成为了成交最活跃的股票。是入市的新资金,大部分的投资者都在交易它们吗?

应该恰恰相反,由于科创板的市场属性,普通交易者要想参与这些股票的难度更大,这样的涨幅背后,必然是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的操作,毫无疑问,指向就是基金机构等。

非科创板的公司更难涨,在于普通投资者参与度高,他们在回本之后出现较多的止盈或者保本出行为,导致了股价难以快速的表现。而科创板,就没那么多的抛压了。

这样的行为,很难说是理性,从操作思路来看,这也跟抱团接近。但是成交额很高,这有别于过去的核心资产抱团,可见这些个股里充斥着机构们非常集中的交易行为。大家几乎都在这样玩。

可以看出,中国的机构仍然是老玩法,仍然是18年延续至今的抱团一套,对基本面的要求不高。这导致了过去几年大量基金跑输指数,帮基民亏得更多。而未来应该也不会有所改变,如果没有猜错,这些688股票的四季报后的机构持仓比例会大规模提升。

再看到港股的新高个股代表,则有亚盛医药、云顶新耀、再鼎医药等。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并没有超越恒指表现,甚至很不起眼。

这就是行业特性,医药行业内部分裂严重,化药、生物药、器械、中药,CXO,各有各的逻辑。有些是需求不足,有的是外部打压,医药板块很难出现整体性的繁荣逻辑。

虽然没有板块整体行情,但基本面还ok的公司基本都表现跑赢指数。

上面的三家公司,都是创新药且今年进入到出业绩的正向轨道当中的公司,业绩增速都高,且核心产品在快速落地当中。而且最关键的是,过去几年积累的跌幅不小,所以都难得了走出了年内新高。

从估值来看,PS还不是很好看,利润不佳,根本看不了PE,但增速很高,不断创造历史最佳水平,却是实打实的。

熊市抠业绩和安全边际,哪怕增速好,估值不低也不行。牛市放估值,只要增速好,估值连合理水平都跌不下去。

如果说芯片板块的表现是带有一点周期反转成分的,目前也没有公司突破了21年的业绩高点,这么看,这些创新药公司更代表着成长突破的逻辑。

不过这类走势的股票还是少数,非常多的业务无亮点创新药已经跌回牛市起点了。市场根本没有给到整个板块的溢价。

有趣的是,这些超跌且基本面转变大的公司,可以新高,而基本面差的股票呢,打回原点。

那基本面还不错,但也不超跌的股票呢?

这里说的就是业绩已经进入正轨几年,而且股价也基本没怎么跌过的创新药头部公司,如百济、信达、康方生物等。

它们的股价表现,基本上跟核心产品进度、业绩惊喜程度有关。但似乎完全跟牛市无关,它们几乎不放量,也没有股价剧烈波动。

这些公司加上恒瑞迈瑞药明系,等同于中国头部医药公司,跟上面芯片板块的头部公司相当,可机构没有任何的动作,过往,医药板块也是抱团重灾区。也没有在它们身上看见仿效中芯国际的炒法,这点是挺有意思的。

二、行业景气和反转来了吗?

再从近期三季度披露的报表状态出发。可以看到行业确实处于了边际改善的状态,芯片龙头股中。北方华创、海光信息、韦尔股份的业绩都在加速回暖,三季度的同比增速水平逐季度提升中。

此前在整个板块的总收入增速表中,不难发现,计算机和电子行业景气度在A股所有板块中排名第一第二。

从龙头股的三季度预报可以推断,相对全市场平均收入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是宏观三季度数据不如二季度,大部分企业都难维持Q3的环比增长,大概率过半成上市公司Q3业绩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

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些公司的业绩说明上进行解读,原因分别是:消费电子、汽车芯片等业务景气度恢复,且芯片行业国产替代率的提高,带动了这些龙头的业绩。其中,跟手机、PC、车三大件关联的芯片,处于周期底部,如今终端都开始出现了回暖迹象,尤其是手机和PC,这带动相当多的非Ai芯片需求回升。这也能从许多美股非龙头的半导体公司Q3的财报中交叉验证。

为什么芯片走了出来,计算机走了出来,不但是牛市的记忆惯性,而是因为它们确实是当前市场业绩边际改善较多的公司,消费电子周期反转起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另一个疑问则是,其实半导体的业绩跟着手机PC复苏,已经持续了几个季度,但2024年上半年,芯片等股票的表现大部分还是不佳呢?答案有两点,一是去年Ai爆发,半导体跟着Ai炒了一波,两年其实也没多大跌幅,其次业绩是改善,但是认真算业绩,就算今年前两个季度跌了不少,大部分半导体公司的估值都还是偏贵的。只是牛市来了,估值就完全不用介意罢了,一切向高增长看齐。

而接着芯片和计算机继续走牛的,如今是光伏和新能源板块,逻辑肯定也是周期反转,只是半导体是已经出业绩了,而光伏还处于很初期的阶段,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的增速目前是全市场倒数第五的。Q3会减亏,还是扩大亏损都不好说,可以说,半导体靠现在的增速优势涨,半导体则靠预期。

回到医药股。

从上表看,板块的景气是没有了,医保依然支出乏力,继续在医保控费集采和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表现平淡。

中国公司的海外付款收入在增加,只是不具有集群性,大致行业内几家的公司获取了100%的海外付款收入。

但抛开海外增速部分,A股的化学制药和生物医药公司的平均营收增速为2%,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市场贡献的收入。

而几家头部的创新药企国内部分收入(均来自于1类新药)的增速却达到了20%以上。百济神州中国地区的收入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7%。而几乎没有海外收入的信达生物收入增速55%。

这也说明了,创新类医药公司,正在快速提升市占率。不过上述的创新药头部公司股价表现不算亮眼,也没有超额表现。关键只在一个,它们在收入增长转化为利润这一步卡住了,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尽快出利润,要么把营收增速提上去。做不到,那就还是平庸。

也能看到,医药行业里面,增速正在进行剧烈的分化,一些好一些坏,这显然会导致指数表现不好,但是好的公司会非常好,所以现在医药行业的机会逻辑分为中大型企业:提升营收增速或者提升利润率。以此带动股价向上。

中小型企业,从无收入到产品快速放量,形成规模,把股价和压抑很久的估值重新提到几年前医药繁荣期的普适水平,比如100-200亿左右。

医药股的逻辑算不上差,芯片能抱的团,它们也是可以的,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现在投资要挖掘的逻辑就是,哪些公司会有从无收入步入正轨,核心产品收入快速起量的可能,能从海外市场或者国内市场获得增量的公司,不止上述三家。

每轮医药行情,浑水摸鱼上涨的公司又总是比基本面改善的公司多,中小市值创新药行业的行情理论上还有扩大规模的可能。

对于行业内出业绩比重较大的CXO,其业绩不佳有周期也有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比周期因素更不好判断,也加剧了其不确定性,但从跌幅角度看,其实可以跟光伏相提并论了。有两个因素压制股价,但同理,也许只需要周期或者政策的边际改善,便可完成反转。

结语

目前的市场指数没回去,但是牛市的气氛是在的,坚决追求高成长,一切向高增速方向看齐,芯片、计算机等板块的表现都展现了这个逻辑,而港股的医药股也同样如此,只是暂时来看细节还有点乱。一些股票都涨到了泡沫顶,有些股票还没启动。

在A股基本面的优秀没有拉开股价的差距,而港股略微准确一点,但也只有一小部分股票跑出来,也不一定是理性的回归。市场有可能错了,但或许是牛市初期的试错。随着资金的轮动交易和季度业绩的披露,市场逐渐会找到那些合理上涨的方向的。寻找高的边际成长,也应该是投资者未来一段时间的目标所在。

       原文标题 : 反弹先锋:A股芯片,港股医药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