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唐辰拍摄
出师未捷。
这两天,围绕赵明离职的传闻,经历“流言-辟谣-再报道-再辟谣-证实”的经典套路,最终有了结果。
1月17日,荣耀发布官方公告称,“赵明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决定由李健先生接替赵明先生开展工作。”
“选择放手和离开”
与此同时,赵明也在内网发文告别,“再见了,荣耀的兄弟姐妹们。很遗憾不能带领大家一起变革了。”
他给出了一个很体面的离职理由: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在体检表上留下了一行行的各种超标,还有对父母、家人的愧疚。”
对于未来规划,他表示,“会调整、修复我不堪重负的身体,陪伴家人,读读书,完善自己。”
这个说法也与官方公告里的“个人原因辞职”相呼应。
据我了解到的信息,荣耀官方对赵明的离职,也给出了积极的评价,“赵明先生为荣耀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司及董事会在此对赵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某种意义上,赵明也算是在荣耀的高光时刻退出。按照他在告别信里的说法,“2024年公司完成了利润、奖金预算目标,大家收益应该不错,收入、销量达成率也不错。”
他为新荣耀的稳定,也在做最后的努力,表示“明哥的股票还在公司,期待25年荣耀更上一层楼。”
赵明荣耀内网发文
对荣耀来说,独立四年多,急需完成一场“成人礼”,也就是上市,来为自己,为团队正名。这是智能手机市场进入红海时期,并且在AI大模型时代,荣耀能否完成蜕变,继续留在牌桌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而这场“成人礼”,也是赵明期待完成的大秀。作为曾经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三杰之一,在被分拆后,带领荣耀IPO,成为上市公司CEO,也是对他个人最高的褒奖。
但随着荣耀官方公告的发布,继任人选的确定以及其本人的确认,赵明终究是没能继续完成这场“秀”,而是做出一个“最艰难的决定,选择放手和离开荣耀”。并且还送出祝福,“荣耀快速向前,是我最大的心愿。”
赵明的“角色”
赵明第一次被传离职时,荣耀正处于品牌重塑与市场拓展的关键阶段,也最终拿到国内年度市场份额第二的好成绩,兑现了他在辟谣动态中“高歌猛进”的承诺。
而正值荣耀上市的关键节点,第二次被传离职并最终被证实,不免让外界对荣耀的前景有了更多不确定的猜测,也为其上市增添了一些变数。
赵明是荣耀团队的核心人物。2015年,赵明接任荣耀事业部总裁,全面负责荣耀业务。在华为体系下的荣耀定位于互联网手机品牌,在他的带领下,荣耀在销售额和销量方面,持续多个季度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并在2020年一度成为中国Top2手机品牌。
这在赵明的告别信里被表述为,“2015年我负责荣耀,那时几百个手机品牌,现在就剩下几个了,敬畏是我这些年做荣耀始终牢记的一个词,当你觉得很容易、什么都掌控的时候,恰恰是危机到来的时候。”
2020年11月,华为宣布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赵明随即成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
从华为分拆之后,赵明做了很多工作,在主动或者被动的推进荣耀上市。这些工作,可以归结为一个目的:为荣耀上市讲出一个好故事,获得更高的估值。
首先是完成股改,优化股权架构,为上市扫清程序障碍。荣耀上市从2020年11月从华为剥离开始,就在市场上传开。但直到2023年11月,该公司董事会才正式官宣准备上市。彼时的公告称,为实现荣耀下一阶段的战略发展,该公司将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通过首发上市推动荣耀登陆资本市场。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荣耀股东变化进入密集期。2024年8月5日,荣耀还主动回应媒体关切,表示“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启动相应的股份制改革,并在之后适时启动IPO流程。”
这算是个模糊的时间表,意在向外界表明,荣耀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上市IPO。2024年12月28日,荣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名称由“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改后,荣耀内部的股东问题基本被清除,上市已无明显阻碍。
在2024年6月,荣耀小折叠手机发布会后的媒体沟通环节,赵明对包括唐辰在内的媒体表示,荣耀上市是董事会决定的,他是CEO,先把产品和市场做好。
图·唐辰现场拍摄
考虑到荣耀复杂的股权关系,背负着股东、经销商、员工的期待,赵明在荣耀上市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平衡者,需要他来平衡内外部各方的关系。
其次,推动荣耀成为一个正常的品牌,讲一个动听的新故事。最新的动作是,荣耀在2024年年底推出全新的GT品牌,继续完善线上和下沉市场的覆盖——而荣耀主品牌通过Magic7 RSR保时捷设计下探至7999元价位,在高端市场进一步抢食蛋糕。
荣耀GT品牌是赵明的“阳谋”,他在社交平台表示,“将不计成本打造荣耀GT系列”。这个全新的子品牌,也是他推动荣耀再次回归线上的核武器。其背景是,荣耀独立后,其线下与线上渠道的销量占比,已经完成了从过去的3:7到7:3的转变。
荣耀的底色是互联网品牌,缘起并壮大于互联网渠道,它也已经完成从研发到渠道的系统性重构。“荣耀”和“荣耀GT”,一高一低,荣耀在拉高拓宽整体的品牌格调和框架,对外讲一个全新的品牌故事。
赵明此举还可以理解为,荣耀正在逐步淡化互联网手机品牌的痕迹,希望成为和苹果、华为一样的“正常”消费电子品牌,这也是小米正在做的事,只不过二者的路径稍显区别。
此外,全球化和AI也是荣耀在抓住的叙事。前者在一众国产手机品牌里,荣耀并不占优势。而后者在对标苹果,凭借“点2000杯咖啡”破圈的荣耀,在AI用户认知方面,或是其除了摘不掉的“华为概念股”之外,最值得一讲的故事。
第三,想方设法卖出更多的荣耀手机。荣耀也曾想切入家用电器、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还想造机器人。但这都是“未来的故事”,荣耀目前最大的依赖还是手机及部分周边产品。卖出更多的手机产品成为赵明最大的业绩量化指标,也是荣耀上市后,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用钱包投票”的依仗。
在这点上,赵明的工作是合格,甚至是出色的。比如,在他的带领下,新荣耀完成“极限行军”,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包括研发、产品、供应链和市场等体系的全面构筑,并在晚于行业45天获取芯片等零部件的情况下,提前30天发布荣耀50系列。
从过去四年的表现看,荣耀手机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基本稳住了前五的位置,盘活了供应链。即便是华为强势回归,荣耀也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特别是在高端手机市场,荣耀是除华为外,表现最好的国产品牌。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三季度,荣耀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批发售价≥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的份额为2%,排名全球第五。
根据荣耀官网公布的信息,荣耀CEO赵明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就是前不久参加进军印度尼西亚的合作活动。据荣耀公布的数据,12月荣耀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
荣耀直面华为
值得一提的是,Canalys最新年度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达2.85亿台,在两年的下跌后迎来复苏,同比温和增长4%。具体到品牌,苹果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OPPO和荣耀市场份额均为15%,都出现3%的负年增长率。
荣耀也由此被很多人唱衰。但我认为,这不是荣耀表现不好,而是重新回归的华为,表现太过强势,以37%的增速,排到第二,距离第一名的vivo仅差300万台。
客观上说,华为是横在所有国产手机品牌,甚至是国际手机品牌面前的一座大山,绕不过去。
这对华为和荣耀来说,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华为在拿回自己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合理位置,各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都在进行必要的回调。荣耀也在独立四年后,回归为一个正常的手机品牌,真正直面来自华为的竞争压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期间,与华为的关系始终不清不楚,虽然他多次表达出“原生家庭太优秀,荣耀的压力很大”之类的观点,试图说服外界相信,荣耀真的不是“华为生态股”,是一个全新的公司、品牌。但或许是出于营销、卖手机的需要,他还是会有意或无意的“引导”外界产生相关联想。
IPO在即,赵明离职,或许是荣耀“成人礼”前必经的风波。但要在2025年启动并完成IPO,估值无疑将和市场表现息息相关,该公司必须努力争取一个更好的排名。这对继任者李健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赵明没有完成的工作也将是他的重点。
公开信息显示:李健于2001年加入华为,2017年起进入华为监事会,拥有战略管理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经验,并参与过华为公司重大改革和战略制定。2021年,他加入新荣耀,先后任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副董事长、董事、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务。
虽然外界尚未对李健形成具体的认知,但根据李健的履历来看,其显然也是一位“悍将”。而如今荣耀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也正是急需“悍将”之时。但他身上鲜明的华为标签,也在预示着,他将面临着和赵明同样的“难题”:如何正面华为,继续完成荣耀的“成人礼”。
这也是新荣耀成就“荣耀”,完成成年礼必须要跨过去的心理坎儿。就像任正非说的,新荣耀可以拿着“洋枪”、“洋炮”,与手持新“汉阳造”、新“大刀、长矛”的华为竞争。
如果这一关都过不去,赵明的离职,对于荣耀来说,损失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参考资料:光子星球,《被推着上市的荣耀》唐辰同学,《独立四年,荣耀急需一场“成人礼”》太平洋科技,《上市在即的荣耀遭遇“至暗时刻”》
原文标题 : 出师未捷!赵明在荣耀上市前“选择放手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