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上海最早看到地平线上升起太阳的地方,这家同样名为地平线的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了其年度产品发布会。
没有绚丽的舞台灯光,没有冗余的环节设置,创始人余凯独自撑起整场发布会,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从创业故事,到产业发展,再到技术反思,地平线十年发展的故事可能很长,但却足够精彩。
身处这个“内卷至死”的时代,喊口号、秀肌肉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布会的常态,即便是创业公司,也很少再讲述走过不少弯路的创业史。但在地平线的发布会上,余凯用了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讲述其创业的初心、地平线的价值观,以及未来的愿景。
十年时间,即便如地平线这般体量,也走过不少市场的弯路。如余凯所说,“直到2019年,我才明白商业设计的第一性原则。”
或许挫折是人生的常态,但地平线和余凯的风格中,却带有着一丝豁达与乐观的精神。
无论是芯片还是软件算法,余凯所深耕的行业与领域都处在科学金字塔的顶端,具备浓厚的科学家气息。
但历史一次次证明,聪明的头脑往往都是博学的——科学是实事求是的计算与推演,艺术则是内心充实与想象力的反馈。
毫无疑问,科学家余凯更像一个有着强大内核的艺术家。余凯给自己在社交平台取的昵称叫做“余凯_地平线民工”,即便是深夜加班之时,他也会自我激励——所有不相信我们或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兄弟们,其实是来渡我们的。
(图 / 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微博)
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地平线都是一家足够耐得住寂寞的公司。
地平线走得越来越稳了。如今的它,也早已不再是最初那家“摸着石头过河”的芯片提供商,而是稳居头部的软硬一体智驾方案提供商。
数据显示,地平线在2024年累计交付解决方案约290万套,同比增速达38%,累计交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约770万套,位居国内首位。
地平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其在国内汽车高级辅助驾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
此时此刻,十年之际,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orizon SuperDrive(简称HSD)正式发布,属于地平线新的价值释放期即将到来。
1、耐得住寂寞的十年
耐得住寂寞,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时间倒回到十年前。
刚刚从上一家公司辞职的余凯,回归到了创业者的身份。2015年时的地平线,还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从事智能芯片开发的公司,直到第二年才陆续有了更多创业者的加入。
那时候的创业大军中,人工智能、新能源造车赛道熙熙攘攘,行业内的资源和金钱都趋向于赚快钱。但地平线选择的却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反方向。地平线切入的车规级芯片赛道受到的关注不多,前期并没有在行业内掀起多大的风浪。
“这种没人看见、没人关注、没人重视的方向,是不是可以成为大的产业机会?”看似疑问句,实则是余凯对于市场的坚定判断。
“中国并不缺一家挣钱的公司,而地平线要做一家推动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公司。”这是余凯口中地平线的初心,也是如今地平线深处时代的行为准则。
那时的他干着所有创业者都在做的事——向外界、向投资人展示到底要做成一个怎样的公司。
这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和走向的判断。在余凯看来,战略源于对世界的认知,对市场的认知。“我觉得一个企业一定不能随大流,他一定要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反共识的观点。因为你必须找到你的独特性,否则你会陷入同质化的竞争。”
在地平线介入到智能驾驶赛道的初期,这个行业的商业化前景并不明朗,商业化落地的时间在公司的时间表上一推再推,没有人敢对这个赛道的终局作出判断。
那时的余凯就已经意识到智能驾驶的推进或许是渐进性的漫长过程,但每一个环节都无一例外需要处理器。
也正是这时,之前连芯片都没摸过的余凯,已经意识到了单纯的软件算法构不成商业模式,大多数企业本质上并不愿意为软件和算法买单。而且,只做软件算法并不形成足够宽的护城河。
冷静思索后的余凯,开始在冷门的赛道上独行——既不追热点,也不想当明星。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在变化更迭的时代,始终保持对自己的清醒认知。
在很早期的时候,地平线就在智能芯片和核心计算平台等硬件方案的基础上,将其与地平线的智能软件平台深度耦合,将其对深度学习、软件算法的理解,注入到硬件架构的打造上,围绕核心处理器应用构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余凯提到,十年时间地平线沉淀了两条战略方法论,一是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更愿意做一个外卷型企业,拓宽技术和产业边界,如果真的要上竞争战场,那就以10打1,必须赢得胜利。
二是永远不要在悬崖边跳舞,花更多精力思考死门在哪里,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可见风险”。如果真的要跳,也要距离悬崖有足够安全的距离。
在余凯的思考中,出于安全性和验证周期考虑,芯片从设计到真正服务于产品,至少需要五年时间,这个时间几乎无法缩短,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都是平等的,即便你是大公司。
这便是余凯口中足够宽的护城河。包括后期的商业第一性原则以及软硬结合的技术信仰,其实都是基于这套反复运用的方法论。
余凯坦言,在过去的十年里,坚持走软硬结合的路线是地平线少数做对的几件事情之一。“地平线从来不是单纯的芯片公司,而是‘芯片+软件’系统级智驾技术公司。”
2、站在镁光灯的边缘
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创始人,始终带有着一丝理性思考的魅力。
这种能够从纷繁复杂事物中抽离的性格特质,让余凯成为行业内少有的愿意站在“镁光灯边缘”的人物。
“一定要去当明星,就是给自己找罪受。”——无论是地平线还是余凯,似乎都不愿意成为舞台中心的那个。
余凯认为,明星公司这个标签其实对地平线来讲本身意义跟价值也没有那么大,其实更多的考虑到产品是不是实实在在推进行业的发展。
几乎大部分时候,余凯和地平线都是站在镁光灯边缘的人物。“这样既能让我们更冷静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处在镁光灯的边缘,大家也不至于忽略我们。”
确实,身为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无论多么耀眼,都是站在主机厂背后的那一个。显然,余凯清醒地意识到,能够帮车企打造更好的产品、更受市场青睐的车型,远比做成一家明星公司更重要。
“成就客户才是自我成就的最佳路径,利他利己不是矛盾的,只有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余凯认为,在很多商业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选择,但是这些选择都是看得见的东西。很多时候选择并不是取,而是舍。
在整个产业链的分工中,每个企业都需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这样的姿态,也为地平线吸引了更多合作伙伴。
在发布会现场,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专程出席,并宣布与地平线达成HSD全球首发量产合作。奇瑞将基于开放创新的联合生态打造猎鹰智驾方案,地平线HSD和征程6P将搭载于星途品牌上,并于2025年9月正式量产。
尹同跃还表示,地平线是奇瑞在智能化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HSD是行业一流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奇瑞与地平线都希望在技术、安全、品质上追求极致,让中国智能成为全球信赖的代名词。
在此之前,地平线和大众汽车集团也宣布在高阶领域基于地平线HSD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开展合作。此次合作HSD将作为“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智能驾驶研发的重要支撑,通过大众旗下子公司CARIAD与地平线的合作公司酷睿程加速研发,并落地在大众旗下的车型上。
开放的生态与互利共赢的态度,让地平线广泛地与Tier 1与主机厂伙伴达成合作,加速智能驾驶的应用普及。
数据显示,在车型定点方面,地平线正在交付或者已经交付的车型超过310款车型,其智驾方案的前装量产出货量超过800万套,并且凭借33.97%的市占率,位居自助品牌乘用车L2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第一名。
3、创造隔离带
最近的一个月时间,中国的智能驾驶似乎也进入到了“成人礼”阶段。在诸多涉及安全底线的事故背后,是产业生态、产业规范以及监管的调整与变革。
4月16日,一场由工信部主导的行业闭门会引发行业内外的诸多关注,工信部旗下装备工业一司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OTA升级管理出台监管新规。
监管升级的背后,势必带来产业链上下游的同步迭代,地平线也不例外。
在主机厂或多或少陷入焦急之时,余凯却表示政策的收紧,带来的将是整个行业回归正常轨道。
他用这样一笔比喻来印证监管的重要性。“火车为什么会跑得比汽车快?是因为有铁轨。所以行业规范下的更加理性,并不会拖慢智驾技术发展速度,我认为其实会发展得更快。”
有了规范的“铁轨”,行业发展也变得有法可依。
在余凯看来,目前正处于智驾从2025年到2035年,这10年是十倍速变化的转折期,技术发展可能会呈现出一个非常陡的技术曲线,迅速会推高普及,最晚到2035年,L5的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普及在每辆车上。
“在手机3G时代,只有高端机才用3G,大部分入门手机还是2G或GSM;到4G阶段,视频通讯、视频流足够流畅的时候,会发现连入门级都是4G,不存在选配了。所以我认为智能辅助驾驶到2027年、2028年,征程6P+HSD这样在城区日常通勤场景下会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这个会迅速成为标配,但不是一个线性变化,而是到了一个技术拐点后迅速的就上去了。而这个拐点大概在2027年、2026年就会出现。”
余凯预测,地平线预计在2027年或2028年扭转亏损的状态,因为目前公司还是需要保持研发投入,保持现在的市场地位。
按照此前的推测,地平线后面几年发展速度比前些年更快一点,因为征程5的价格才100美金左右,现在征程6P能卖到好几百美金,所以随单车ASP(平均销售价格)成倍增长,市场占有率今年会比去年持续扩大,至少在这个领域地平线目前在中国是冠军,我们只看自己。
过去十年,地平线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高强度研发,创造了一个隔离带,与市场上的第二名迅速拉开差距。
所以,余凯认为,地平线业务“打”到今天其实已经是世界杯决赛了,而且是世界杯决赛争夺冠亚军的状态。我们一定会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地平线也能投入得起——去年P&L经调整后亏损大概15亿,而且亏损在不断收窄,因为收入增长很快保持高毛利,所以整个财务管理其实是非常健康的。
“在健康的财务管理底线之上,我们保持研发的投入,也让我们跟竞争对手之间或者后面一堆追赶者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带领团队创业十年,从小作坊到管理超千人的团队,余凯始终觉得最难管理的其实是自己——要让自己保持头脑清醒,知道怎样去取舍,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和经营哲学。
在企业狂飙的背后,余凯作为掌舵人,始终保持着清晰冷静的姿态,并且克制着自己的妄念。而且这种特质已经或多或少与地平线的理念重合。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无论是余凯还是地平线,他们始终在思考。正如余凯所说,对于地平线来说,我们思考的核心不是我们怎么赢,而是怎么不要失败、不要输。
*文中题图来自:地平线官网;文中未署名配图来自:地平线官方公众号。
原文标题 : 艺术家余凯:地平线不光有运气,更有一颗解放人类双手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