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先锋”到“跟随者”?致远互联AI落地为何慢半拍?

三车财观
关注

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正重塑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从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到服务业的智能客服,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在经历效率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协同管理软件已从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工具演变为支撑组织敏捷性的核心基础设施

作为国内协同管理领域的头部企业,致远互联凭借用友系的深厚基因,在近20年发展中构建了覆盖政务、金融、制造等领域的解决方案矩阵。根据IDC报告,致远互联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协同应用管理软件市场前三名。但在SaaS转型加速、低代码平台混战的行业变局下,这家老牌厂商正面临产品同质化加剧、生态构建滞后等深层挑战。

构筑生态护城河

企业服务赛道的竞争本质是生态体系的对抗。致远互联之所以能够在行业洗牌中保持韧性,不在于单一技术突破,而在于构建了“产品场景生态”三位一体的价值网络,这种系统性能力使其在行业纵深领域形成差异化壁垒

一来,区别于标准化的协同工具,致远互联通过可视化开发平台实现了千企千面的个性化赋能。当前,企业服务市场的竞争早已超越功能迭代的初级阶段,转向对行业场景的深度理解和生态资源的整合能力。在此背景下,致远互联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也成了连接企业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产品的桥梁。

在政务数字化领域,致远互联模块化架构可快速响应不同层级部门的流程再造需求,例如某省级政务云项目中,平台通过可视化表单和流程引擎,将传统需要数月开发的审批系统压缩至三周交付。这种柔性适配能力,使其在行业纵深场景中建立起独特的技术话语权。

二来,致远互联形成了从ERP到协同管理的价值闭环。当制造企业的生产数据与审批流程实时联动,当财务核算周期与协作节点精准咬合,这种深度集成的体验形成了“用得起、离不开”的生态黏性。某大型制造集团的实践显示,致远协同系统与用友ERP的无缝对接,使跨系统数据同步效率大幅提升,这种生态级协同构筑的护城河,远非单一产品所能突破。

三来,在电子政务领域长达十余年的深耕,让致远互联在该领域沉淀下难以复制的认知资产。得益于多年的深耕,致远互联对党政机关工作流程有了深刻理解,其对公文流转的签批逻辑、对跨部门协作的权限设计,甚至对安全合规的细节把控,都凝结成难以复制的认知资产。在信创替代浪潮中,这种经过十年验证的信任关系,使其成为政府客户数字化转型的首选伙伴。

创新者的窘境

只是,过往的成功经验往往成为未来的转型枷锁,正是这些传统优势领域的技术惯性与路径依赖,为企业的持续进化埋下了隐患。当行业竞争从功能完善度转向架构先进性,致远互联的短板逐渐显现。

一是,产品同质化引发的竞争焦虑当前协同管理软件市场的功能重叠度较高,客户在选择时愈发关注性价比。互联网巨头凭借免费工具快速抢占中小企业市场,迫使传统厂商调整定价策略。这种压力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探,致远互联利润率受到挤压。与此同时,过度定制化虽然提升了客户黏性,但也造成实施周期延长和交付成本攀升。如何在功能创新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点,成为致远互联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是,生态依赖的双刃剑效应。用友网络既是战略伙伴也是潜在竞争者,当其推出自有协同产品YonSuite时,原有的共生关系出现微妙裂痕。部分区域合作伙伴的流失案例表明,过度集中的渠道结构正在削弱市场拓展的自主性。这种模式在增长期是加速器,在转型期却可能变为创新抑制剂。

三是,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滞后。在智能化浪潮中,致远互联的技术融合步伐略显迟缓。相较于国际厂商将AI深度嵌入业务流程的实践,其现有系统对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仍停留在基础指令识别阶段。例如,知识库检索的准确率尚未达到行业标杆水平,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元宇宙办公场景的布局也相对保守,三维协作功能尚未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与Meta推出的虚拟空间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群雄逐鹿下的生态博弈

当前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已形成传统ERP厂商、互联网巨头、垂直领域新锐三足鼎立的格局。这种竞争态势促使致远互联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

面对用友、金蝶等厂商的全套解决方案,致远互联选择通过开放API接口实现系统集成。这种策略既避免了正面冲突,又拓展了价值链条。典型案例显示,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借助平台连接器,将CRM数据与MRP运算打通后,库存周转效率显著提升。然而,市场教育仍是关键挑战,许多企业尚未意识到协同管理与ERP系统的互补价值,导致混合部署模式普及率不足。

面对互联网巨头的降维打击,致远互联选择聚焦垂直领域构建护城河当前,钉钉、企业微信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正快速侵蚀中小企业市场。致远互联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聚焦制造业、金融业等垂直领域的中大型客户。此外,其与华为云联合打造的混合云部署方案,帮助多家规上企业完成系统上云。这种借势云计算厂商资源的打法颇有成效,但如何突破巨头的技术生态封锁仍是关键课题。

不仅如此,致远互联还在构建差异化竞争护城河以创新开辟新增长极比如在产品研发层面,致远互联持续加码AI技术的融合应用。最新推出的智能填单机器人显著缩短了报销单填写时间,这种效率提升成为吸引企业的重要卖点。生态建设方面,“星链计划”已吸引超过五百家合作伙伴入驻,形成涵盖咨询、实施、定制开发的完整服务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区块链存证领域的探索取得突破,某政务项目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电子签章的全程追溯,这项创新或将开辟新的增长极。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从初步渗透迈向纵深发展阶段。致远互联既需要应对产品标准化与定制化的永恒矛盾,也迎来了信创替代与全球化拓展的历史机遇。在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碰撞地带,传统厂商既需要守护政务市场的战略纵深,更要培育应对变化的敏捷基因。对于致远互联而言,能否在云原生、全球化、生态化三大战略中形成合力,将决定其能否在数字化深水区续写新的增长传奇。

       原文标题 : 从“技术先锋”到“跟随者”?致远互联AI落地为何慢半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