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智芯出品
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AMD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答卷:营收达74.4亿美元,同比增长35.9%;核心经营利润同比暴增170%。
亮眼表现背后,是其客户端CPU业务对英特尔的持续“抢占”,以及数据中心CPU市场的稳定扩张。
然而,在x86 CPU市场已站稳脚跟,AI GPU业务却仍处“青黄不接”阶段,MI350、MI400成市场高度关注的突破点。因MI308出口受限带来的销售干扰也令未来两个季度承压。
在“对内卷英特尔、对外卷英伟达”的战略博弈中,AMD是否已经找到了破局之道?
Part 1
AMD的核心业绩解析
AMD在2025年Q1实现营收74.4亿美元,远超预期的71亿美元,净利润为7.1亿美元(增长476%),核心经营利润达到11.2亿美元(剔除影响),同比增长170%,这个业绩具备强劲的基本面弹性。
业绩高增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两大业务板块——客户端与数据中心,合计营收占比已达80%。
◎ 客户端业务尤为突出,收入同比大涨67.7%至22.9亿美元。在全球PC市场整体回暖(出货量同比+5%)的大背景下,AMD凭借锐龙系列CPU的持续上攻,显著提升了桌面和笔电市场份额,实现了对英特尔的“局部反超”。◎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36.7亿美元,同比增长57.2%,受益于EPYC服务器处理器的持续放量,相较于CPU的持续爬坡,数据中心GPU环比略有下滑,市场更期待MI350和MI400能助其打开AI市场新局面。
AMD本季度毛利37.4亿美元,同比提升45.9%,GAAP毛利率达50.2%,较上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仍低于市场期望的52.2%。
但公司指出,若剔除贸易限制对MI308库存带来的减值影响,non-GAAP毛利率可达54%,实际运营效率优于市场预期。
◎ 费用方面,研发支出达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3.3%;◎ 销售及管理费用为8.9亿美元,同比增长42.9%。
两者合计经营费用同比增长22%,低于毛利润增速,带动整体核心利润率上行至15.1%。
对先进AI芯片出口的限制,正成为AMD短期增长的不稳定因素。MI308作为面向中国市场的“特供版”,目前仍需额外许可证,披露大约8亿美元库存将受限制,按47%毛利率估算,相当于约15亿美元的销售额受到波及,对Q2业绩构成“隐性”冲击。
AMD将Q2营收预期定在71-77亿美元之间(中值74亿美元,与Q1持平),并明确已计入7亿美元的负面影响,但若无出口限制,实际营收本有望达到78-84亿美元,实现环比5%-13%的增长。
◎ 营收:约 74 亿美元,上下浮动 3 亿美元;◎ 毛利率 :含 8 亿美元库存费用时约 43%;剔除这笔一次性费用约 54%。
Part 2
业务结构进化:
CPU攻城略地,GPU突破待解
客户端业务是本季增长最迅猛的板块,67.7%的同比增长远超全球PC市场的5%增幅,得益于AMD在主流市场的出货放量,更说明其CPU性价比优势已被OEM厂商和消费者广泛认可,特别是在AI PC与高性能游戏本等细分赛道中,锐龙处理器正获得更多采用。
◎ 在桌面CPU市场,AMD已实现对英特尔的反超;◎ 笔电端也正在缩小差距,AMD有望继续巩固这一优势,形成对英特尔的持续进攻。
数据中心业务依旧是AMD营收占比最大的部分,本季度同比增长57.2%,其中CPU部分表现稳健。
EPYC系列(Genoa、Turin)持续蚕食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市场份额,预计市场份额已由过去的10%提升至超过20%。但真正受市场高度关注的是其AI GPU产品线。
MI325X已实现量产,但仍难以在训练和推理市场与英伟达的H100、H200正面抗衡,下一代产品MI350预计将于2025年中期提前量产,MI400则计划于2026年推出。
这意味着,在AI基建大周期加速推进的窗口期,AMD短期仍需忍受“GPU真空期”的阵痛。
对GPU产品的布局已有深化动作。近期收购服务器厂商ZT Systems,为其AI GPU系统解决方案(如MI400配套系统)打下重要基础,将有望增强其AI产品端到端的交付能力。
小结
AMD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再次证明了其已经从传统PC芯片厂商蜕变为全栈半导体平台公司:不仅在x86 CPU领域稳步反超英特尔,更在AI加速领域向英伟达发起挑战。
CPU方面,公司已基本站稳高端市场,未来靠产品升级与AI PC趋势还有望进一步扩大份额。GPU方面,虽然当前仍处于“战略投入期”,但MI350与MI400的陆续登场,或将成为其AI GPU市占率突破的关键转折点。
在软件生态、GPU兼容性、HBM供应链等方面补足短板,方能在AI服务器市场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原文标题 : AMD超预期2025年Q1财报:PC反超、AI GPU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