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络强国:向TD产业坚守者们致敬

C114 中字

  过硬的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任何技术要想取得成功,底层物理技术只是一个方面,产业链的健壮度也尤为关键。

  2009年,中国发放3G牌照,由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网络。截至目前,TD-SCDMA用户已经超过2亿户。特别是在2013年,TD单月用户净增都维持在1000万左右,完全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预想。

  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所言,TD用户在进入2013年后盈利爆炸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彻底解决了困扰产业链的芯片问题,大量的质优价廉的芯片和完全实现“三同步”的手机终端最终促成了产业爆发。举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目前在京东这一全国最大的手机电商平台上,TD-SCDMA的手机终端销量已经实现了对WCDMA的超越。

  而在当前,TD-LTE所面临的产业环境要大大好于TD-SCDMA的艰难起步。目前,全球已启动TD-LTE商用网络已达24个。闻库表示,在产业化方面,中国已有11家公司开发出TD-LTE芯片,已有9家公司提供了系统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达到了FDD同等水平,手机、数据卡、便携式网关(小路由器)等TD-LTE终端超过百款。

  更多的扶持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是什么原因促使了TD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因为坚守,来自政府、运营商、设备厂商和终端芯片厂商的坚守;是因为创新情结,来自国内产业链各方面对于TD技术的那份情结。毫不客气的讲,TD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坚守者而不是投机者。

  在产业链较为底层的设备层面,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在TD产业发展初期,数家外资企业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于TD技术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并没有给予最够的战略投入:联合技术研发、成立合资企业甚至是直接OEM国产厂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于TD的不理解和漠视。

  在中国移动的前几次招标中,国际厂商们的份额的确不理想,在奔走呼号自身份额低,不利于TD国际化推广之时,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下自身,到底对于TD产业是不是坚守者,还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战略投机。

  在TD-SCDMA时代如此,在TD-LTE时代也有同样的问题:在中国移动拿到D频段60MHz的连续频谱之后,在中国移动提出超宽频设备需求之时,只有华为、中兴和大唐等民族厂商首先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而拥有更完善技术解决方案的国际性厂商,却有些漠视这个巨大的需求:是技术难以实现还是在共平台的战略下优先照顾FDD而将TDD置于备选项之中。

  全球的频谱分配现状以及移动宽带业务的需求,决定了TDL将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技术标准。但TDL最终能否修成正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可以这么说,TDL国际化的基石就是中国化,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而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到最后的枝繁叶茂,还是要依靠那些产业坚守者的不懈努力。

  同时,中国移动对于TD进行了长期大量的投资,如果国内三家运营商能联手将TDD产业做大做强,带出国门,才是对国家“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最好响应。

  向那些在TD产业上奋斗了十五年的老兵致敬,向那些在TD产业上坚守了十五年的老兵致敬!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