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幕的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MWC 2018)上,发生了一桩对中国乃至全球电信业态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
伊比利亚半岛明珠的巴塞罗那,在这个时节鲜有的瑞雪纷飞之中,中国电信与华为共同宣布成立商业联合创新中心(BJIC),旨在合力打造差异化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ICT服务体验。此次签约仪式规格相当之高,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带领双方团队共同出席,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高同庆、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签署了合作协议。
“鸡蛋从外向内打破是煎蛋,从内向外突破才是生命”,BJIC即是通信行业的一次突破之举。面向当前市场环境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从技术突破出发的创新越来越难以直接带来商业效果,BJIC以用户需求和商业场景为源头,围绕商业机会进行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另一方面,BJIC的出现颠覆了通信行业传统的“买卖关系”,运营商与设备商不再是甲方乙方,而成为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双方共同投入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验证和上市,为新时期的产业上下游探索新的共生共荣方式。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运营商与设备商之间应该有更广阔、更符合发展需要的全新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一个‘聚智’的过程,将双方的能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面向客户的赋能能力。相比传统的运营商购买设备、软件,再形成自己的能力提供给客户,通过BJIC进行能力封装则大大节省了双方在中间环节的流程成本、缩短了机会到商业结果的周期,同时也将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高同庆在签约仪式后的媒体圆桌上向C114表示。
“典型的移动通信产业每十年一代技术,但互联网的迭代速度远超我们想象。通过BJIC,我们双方希望为行业真正地趟出一条路来,以新的合作模式加快对需求的响应速度,来支撑运营商和整个价值链的商业成功,华为在其中一定也是受益的。”汪涛强调说,双方对这一合作的资源投入不设上限。
BJIC诞生的背后逻辑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要往何处去”,可谓哲学上的三大终极问题,在这里或许也可以作为剖析的脉络,套用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BJIC上。
迈向智能化社会,数字化的无形触角全面渗入到城市管理、企业运营、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以及人们工作、生活、娱乐的每一个角落,云计算、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和5G等新技术的风起云涌在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服务效率的同时,更驱动了新一轮的洗牌。
“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其实你的对手是这个时代”。今天的世界充满了变革与颠覆,技术与产业的边界正在模糊乃至融合,几乎每一个行业的未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其中,通信行业作为数字世界的中间链条,串联起了应用与最终用户及终端,面对的既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有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如今的通信市场红利逐渐减少,运营商普遍面临传统业务收入持续下滑、量收“剪刀差”不断放大的局面;而在OTT业务冲击下,更存在“被管道化”之虞,厄需作出改变。徐直军在其演讲中直言不讳道:“通信行业的现状是不健康的,消费者埋怨通信服务价格高体验不好、运营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价值链各方现在都很难过、都处于不满意的状态,唯有从不健康走向健康、让大家都能满意,才能长久地‘活下去’。”
而改变的第一步即是运营商与设备商的合作模式,传统“构建一个标准,再由设备商基于标准开发、生产产品,运营商基于标准测试、招标并最终投入使用”的模式,在市场响应、差异化创新乃至投资回报等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已经难以支撑起行业面对未来。无独有偶,中国电信亦在2017年7月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提出“生态魔方”理念,认为行业形态正从产业链条演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魔方,希望通过构建这样一种多模块、多组合、多业态的模式,带动行业共享、共创、共荣,高效满足用户需求,并创造新需求——这一观点上的认知趋同,促成了BJIC的诞生。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中国电信与华为以往三十年的相濡以沫。高同庆指出,华为的成长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商业创新精神和为信息通信产业所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已经成为中国电信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华为对中国电信非常理解,不管从战略、转型还是愿景,双方在各个方面都完全匹配,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实际上,两家公司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不少创新合作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比如天翼云3.0。2015年12月28日,中国电信与华为签署公有云联合运营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6月30日,天翼云全新升级。双方的深层次合作打造出了一朵优势显著的公有云,如今在中国市场上排名第二、影响力颇大,在国外运营商纷纷退出公有云市场的大环境下逆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