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有必要重新挖掘语音业务价值

C114中国通信网 中字


无论是否有意为之,运营商为追求流量业务总量和收入占比放任OTT业务对语音等传统通信业务的冲击和替代。到现在流量业务收入即便一枝独秀,既没有发挥出顶梁柱的作用,也未能在总体业务收入占比中取得半天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运营商曾经幻想的靠流量“一条腿”走路的经营思路是不成功的,而且还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种模式是失败的。试想,如果没有短信业务的意外崛起,我们相信在OTT替代性持续加速情况下,运营商的通服收入增速很可能出现负增长。另外有通信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流量资费单价同比下降超过60%,远超监管层要求的降低至少30%的底线。在运营商持续增量降价推广不限量套餐的情况下,未来流量业务到底还能贡献多少收入,我们有非常大的疑问。毕竟今年前十个月的流量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长仅有10.4%,而且比三季度还下滑了零点三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今年1-10月份移动电话用户同比增长10.7%的现实,那么流量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情况到底还剩下多少呢?其实,我们没必要关注到底流量业务为通服收入增长贡献了多少份额,我们只关注其中的趋势就已经足够了,而其中的结论就是单靠流量业务或许不能支撑起通服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语音价值该怎么体现

我们没必要摆出更多的数据用以证实流量资费单价过低的事实,也没必要再次批判为流量经营而放任语音等业务被替代的错误做法。相比之下,语音业务贡献的收入可能更实在。因此现在该到了探索如何挖掘语音业务的价值贡献的时候了。我们认为无论是语音包,还是包含在套餐中的语音量都应该足够吸引人。其中的原因就是,如果只有流量而语音通话不够用,那么本质上来说,就是运营商逼迫用户主动使用微信等OTT业务替代语音通话。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抬升了用户DOU ,但是流量资费过低时,这种玩法很可能导致负向收益。运营商曾经幻想的依靠套餐中的语音溢出获得收益,实际上是非常天真,甚至是幼稚的想法。这种情况下“买的没有卖的精”,可能并不适用。毕竟用户也是理性经济人,也知道该怎么省钱,更会相互交流如何划算。

现在部分运营商已经认识到了语音业务的重要作用,开始重新探索流量时代的语音经营。我们认为,与其靠一味做大用户DOU不但不能带来业务收入增长,而且还会造成语音业务持续萎缩,还不如刺激用户语音消费需求,通过平衡套餐中语音和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从中获益。现在通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种套餐卡。以近期中国联通开始推广的兵王卡为例,29元的月租中包含40GB全国流量和300分钟语音,国内接听免费,赠送来电显示,超出套餐后国内流量1元/GB,国内语音0.1元/分钟,短彩信0.1元/条,而且首次办理中国联通兵王卡的用户还有话费和权益特权。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吸引用户之处就是,兵王卡用户之间通话免费。仔细分析并对比其他名义的套餐卡,这其中包含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月租便宜而且语音足量。中国移动现在也在大面积搞全国范围的一体化运营,其中就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家庭亲情网用户之间语音通话免费。以上两个实例,既有通过语音业务获取增量用户的探索,也有靠语音加强存量用户保有的尝试。

无论大家是否愿意接受,通信市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再由运营商自己左右。监管层的要求,用户的实际需求,行业内竞争和异业渗透的压力,都要求运营商不能再靠单一的业务来支持行业发展。放任语音通话被OTT业务替代的做法应该尽快结束,挖掘语音价值的尝试和努力应该尽快实施。

(作者:杜建民)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