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三年,vivo构造了一个智慧生态未来

科技杂谈
关注

【3】

率先进行面向人工智能的转型,让vivo成功抓住了2018年这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成为产业格局洗牌、产业势力动荡环境里的少数赢家。

在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总体增长业已进入顶部平台。业界普遍认为,今后智能手机的存量市场已经成为价值中枢。

在这一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面进入成熟应用期,大量围绕人工智能而建立的软、硬件应用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一年,5G完成正式商用前的最后准备,2019年即将成为5G元年,人工智能和云服务的全局性创新将随之打开更大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vivo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凭借多个领域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创新,在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增长放缓甚至惨遭淘汰的同时,加速"逆周期"成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比如,2018年1月,当业界还普遍犹豫时,vivo率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的屏幕指纹手机vivo X20 Plus,引领了解锁技术的方向选择。

比如,2018年6月,在业界还普遍沿用苹果"刘海屏"方案时,vivo依托此前的屏幕指纹技术积累,同时采用突破性的升降式摄像头前置摄像解决方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真正全面屏的手机vivo NEX。

而在vivo NEX上,Jovi也升级为了具备语音交互能力的个人智能助理,用户可以通过语音,直接完成本机上的一些复杂功能操作。

依托这些关键节点,通过持续的突破创新,vivo稳固了新的"科技+时尚"定位,获得了销量和品牌知名度的双丰收。

根据IDC统计数据,在2018年,vivo智能手机总体销量市场占比已经达到18%。

而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生态中,vivo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截至2018年12月,vivo在网用户已达到2.4亿。vivo应用商店的MAU突破2亿,较2017年提升27%,程序分发更已累计突破2000亿。2018年的应用分发量同比提升高达95%,其中,排名前500的总应用下载量提升71%。

【4】

手机出货量持续增长的一个重大意义,是为vivo后续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搭建,蓄起了一座庞大的流量水池。

无论是吸引开发者加入vivo的生态,还是以手机为枢纽发展智能IoT设备,这座蓄水池都能成为最有效的源力。

比如,此次vivo就已优化了针对开发者的流量扶持计划,流量力度更大,资源更多,规则也会更加清晰。

而当这些生态持续完善,又将不断反馈,提升vivo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和用户粘性,从而形成完整的正向增长循环。

vivo本次发布的智慧服务生态战略,正是这个生态体系之中,面向开发者的那一部分。

5月15日,vivo向开发者展示了开发平台的进展:

(1)第一时间支持Android Q,以获取最新的系统性能优化和安全优化,为开发者提供基于全新技术发展的底层系统支持。

(2)在Funtouch OS系统层级,发布vivo ART++Turbo编译增强技术、基于VCL(vivo Compatibility Lab)的vivo云测平台、"快应用"IDE等多项优化和适配方案,改善开发环境,让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创新产品和服务。

以及,更重要的智慧服务生态细节:

(1)Jovi服务平台的目标,是构建垂类生态聚合,引导和支持开发者,为用户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支持的新型服务。

(2)Jovi服务平台的底层,是 vivo的AI中控系统。它由四大智慧引擎(时间、空间、行为和事件)和四大能力平台(运营、决策、服务和数据)组成,并具有自学习、自索引和自建议的AI工作框架。

(3)Jovi服务平台还将为开发者提供底层算力支持。开发者和合作者可以在垂类应用和IoT应用等多个服务角度的开发中调用AI算力。

简单来说,就是vivo提供了基本AI能力和AI算力,开发者不用再费心算法和算力,只需要根据场景,做好应用,提供服务,就OK了。

在此基础上,vivo将以Jovi为枢纽,通过自身产品系统,将用户、终端与开发者建立起对应关系,"为用户匹配适合的服务,为服务匹配合适的用户",最终形成联接一切的生态闭环。

这样,未来vivo手机的用户,将能获得更多智能化的服务。

在此之前,在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公司创始人兼CEO沈炜曾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赋予手机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并结合高速率、低延迟、广联接的5G网络,让手机实现从"智能手机"进化到"智慧手机"的颠覆变革。

最终,5G智慧手机将成为两大中心: 智慧的数据中心、智慧的服务中心。

而在这场"智慧手机"变革中,vivo的智慧服务生态战略,正是一个核心的引擎。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