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
电报最初的流行,离不开名人效应、情色凶杀和坊间八卦。
1844年8月6日,电报成功传递了维多利亚女王在温莎诞下次子的喜讯。惠灵顿公爵坐上由伦敦开往温莎的火车前往庆祝之时,发现忘记携带晚礼服,于是给伦敦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仆人乘下一班火车将礼服送来,由于信息及时传达,公爵没有错过皇家舞会。
另一个里程碑事件是电报辅助警方抓捕了臭名昭著的小偷费尔多·迪克和他的团伙,这个团伙在拥挤的火车站抢了包就立马跳上火车逃走,之前由于没有比一辆火车更快的通讯方式,所以他们屡屡得手。而通过电报,警员在火车到达下一站之前就把提示发给下一站的警员,火车一到站,这群小偷就被及时抓捕。1845年1月3日,运用同样的方法,警方抓获了谋杀情妇后逃亡伦敦的约翰·托厄尔。
得益于这些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电报的价值在报纸上被大肆宣扬,不少有远见的商人开始把目光注视在电报商用上。1845年4月,美国邮政部长凯夫·乔纳森,也就是两年前那位嘲笑过电报机议案的议员,宣布将电报线正式向公众开放,并制定了每四个字母一美分的收费标准。
电流电报机终于迎来了发展的上升期。从1846年到1852年,六年间,全美电报网络体量增长了600倍。一位当时的美国作家在写道:“电报已经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商务交流媒介。每一天,它都在进一步投入使用;每一天,它实用的程度都在增加。”
典型的美国电报站,中等规模。电报员坐在木质办公桌边,每人装备一台摩尔斯键盘和一台发声器
在电报网络的冲击下,首先遭殃的是传统邮递业。电报站建到哪,哪里的邮递公司、驿马快信不得不随之关闭。
不只传统邮递业,电报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一位英国作家详细描绘了电报的普及对当时各行各业人们造成的影响。
“它被用于银行家、商人、议员、政府官员、经纪商以及警察之间的交流;双方事先约好同时在两座电报站碰头,或者一方发电报邀请另一方前来;新闻、选举信息、讣告、询问家人健康的问候、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日常决议、商品的订单、船只抵达的讯息、法庭上审理的进展情况、召唤证人的通知、特快专列时刻表、邀请函、钱款的发收情况、要求债务人还钱、医师进行会商,以及各种之前通过邮件来传达的消息,现在都可以用电报解决了。人们对电报网络的效率充满信心,最为重要的商务交流每天都在通过电报进行,哪怕双方相隔数百英里之远。”
电报收获了无尽的赞美,甚至,连负责在收信人和电报站间跑腿传话的信童,也成为了孩童们最希望加入的行列。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钢铁巨头及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都是从信童开始自己传奇生涯的。
电报员的吸引力则让人更加难以抗拒,因为它带来了快速提升社会地位的希望,而且加速了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教给新人摩尔斯电码的课程、书籍、学习手册到处都是。对于有雄心壮志的人,这一职业提供了从小村镇移民大城市的机会;对于喜欢四处周游的人,这种技能则能保证他们走到哪儿都能找到一份工作。
170年前的电报员和如今程序员的生活方式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有着比其他职业更为丰厚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业门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电报圈子采取的是精英主义——你的出身来历都不重要,只要你能快速地发送和接收消息就行,这也是当时女性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高薪工作。
同时,与任何一个由新技术缔造的新行业一样,170年前的程序员也有“996”: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成天与机器面对面,摩尔斯电码(代码)是他们的交流方式。他们甚至也有自己的在线交流社区,在社区中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工具交流,缔造了不少友情及爱情。
当然,电报圈子也有其黑暗的一面。优秀的电报员往往对那些小镇里的兼职人员充满鄙视,把他们叫做“塞子”或“火腿”。速度就是最高的价值;最快的电报员被称作“领奖人”即今天的技术大牛,因为凡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数量能超过定量指标的操作人员,都能得到一笔奖金。
因为电报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基于摩尔斯电码的解码与编码,不少精明的人在通过电报发送一些私人信息时,总想设计出无法破解的密码,由此诞生了密码破译爱好者——相当于维多利亚时期的黑客。为此,在电报发明之初,行业就立下规矩,不允许利用电报传递密码——除非是政府或者电报公司。
新技术带来的美好体验随着时间总会慢慢稀释,与今天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相似,在电报时代,随着这项技术愈发普及,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暴露、开始重视个人的数据安全。
1853年《每季评论》发文抱怨道:“本来是一个人写给另一个人的知心话,却要被至少半打人把每个字都读上一遍。确实,电报员发誓会保密,但有时候我们写的东西相当私密,完全无法容忍被陌生人读到。这是电报行业的严重失误,必须得到及时纠正。”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签订双边互联协议,不同的密码使用规则、不同的法规引起的矛盾越演越烈,到了1865年,国际电报联盟成立,人们此时可以合法地使用密码发送电报。此时,各式各样的密码流通册子在不同行业间流通。国际电报联盟则扮演了今天国际互联网协会、国际互联网治理联盟等组织的职能,负责制定规则、执行监管。
电报使得世界市场成为可能,电报业务量可以说成为了当时测量经济活跃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商业事物中本该获得的信息越多,相对竞争对手优势越大,可当电报在生意场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后,商人们发现,他们通过电报得来的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需要。这便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信息超载,商人们在享受迅捷信息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被信息所绑架。
电报的衰亡
随着电报的影响力日趋增长,电报的业务量也迅猛增长,尤其在人口密度更大的都市中,电报站对熟练电报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当时最好的电报员平均每分钟可以完成40个单词,但依然难以满足电报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这时,比电报员更加快速更加稳定的机器产生了。
1858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发明了一种自动发送机,可以用事先打好孔的纸带将消息以摩尔斯电码的形式高速传送出去。这种设备可以完全取代人工电报员,而且速度高达每分钟400个单词——比最好的电报员还要快10倍。
惠斯通自动发送机。事先打好孔的纸带从机器穿过,将消息以摩尔斯电码的形式高速传送出去
此后,在电路理论跨越式地发展下,各类新式电报机、新式电报线陆续登场,电报站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随着技术发展的无情步伐,电报业从高技术含量转向了低技术含量;从需要精心学习的技艺转变成了人人都能干的活计。
这些新技术使得电报公司在设施建设和人员方面的支出大大缩减;在最大化利用网络容量的同时,降低操作支出成为关键问题。188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打孔纸带的自动电报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支付给能操作这种简单设备的非熟练工人的薪水,只有给熟练的摩尔斯键操作员的1/4。
直到贝尔发明出电话机,任何类型的电报在这个伟大的发明面前黯然失色。这一点在新成立的贝尔电话公司的第一条广告语里就被点破了:“无需专业的操作人员;直接与你想要的人交流,无需第三方介入。交流更加快捷,摩尔斯发声器平均每分钟发送15到20个单词,但是电话机可以做到100到200个。没有操作、维护和修理方面的费用。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复杂的机械。有着无以伦比的经济性和简便性。”
电话立即取得了成功。1877年6月底,已经有230部电话机投入使用;一个月之后,就变成了750部;再过一个月,就是1300部。等到了1880年,全世界一共有了3万台电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