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服务的“冰与火之歌”,还要唱多少年

紫金山科技
关注

有句话说得好,科技以人为本。

在天猫淘宝上,可以解读为“科技以女人消费为本”。

在各类智慧型应用开发上,可以解读为“科技以懒人为本”。

在助老扶弱领域,又可以解读为“科技以扶弱为本”。

还有句话各行各业也不断提醒自己:服务以用户为本。

但很多口号,说易行难。比如电信运营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喊了多少年,至今在网络评论区仍是各种不满、各种扑街。

5G来了,这首“冰与火之歌”,不知还要唱多少年。

又到一周之最,看看哪些话题值得不吐不快。

本周最“难”

想携号转网?请等到2038年

在国内,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非常诡异。

明明运营商铺设了全球最好的4G网、进展最快的5G网、速度也很给力的宽带网络,且随着提速降费政策把价格一降再降,但服务和体验就是一直无法得到用户的满意。

在暗地乱收费、取消便宜4G套餐强推5G、4G网络被疑降速等风波并没有完全消散之时,一则强行增加20年服务协议阻断用户携号转网之路的新闻,又一次把运营商服务送上热搜。

西安曹先生去移动营业厅为一个已经协议期2年到期的手机号办理携号转网遭拒,连号码也无法注销,且协议被延长到2038年,对这样匪夷所思的服务反复投诉十多次无果,遂发布到网上,引来网友热议,终于引起了陕西通信管理局的重视,于近日发布了事件调查通知。

最终,西安移动被罚款5万元,处分5人。

但对这样的处罚结果,显然消费者并不买账。

最后,西安的这位曹先生对处理结果其实也很无奈。

“处罚谁/处罚多少,并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维权的几个月来,我最遗憾的就是中国移动到现在没有过正面的回应和道歉。我只希望运营商能用心对待每一位客户。”

其实,用户的要求一点也不难。

难的是什么呢?

这真是个“历久弥新”的好问题……

本周最“赚”

共享充电宝,赚的就是刚需

曾经被王思聪说“能成就吃屎”的共享充电宝生意,真的成了。

最近,很多人感觉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了。

“那天就充了一小时,6块。以前不是1、2元一小时么?“

“以前没怎么用过,最近用了一次,不知不觉20元没了。”

从1元一小时悄然涨到1.5元/半小时、2元/半小时,甚至部分特殊场合例如电影院、景区,甚至4-5元/半小时,10元/每小时。这一周,共享充电宝因价格而火上了热搜。

从2015年底乘着共享经济之风兴起的共享充电宝,5年来蛋糕分食者已经从数百个起起伏伏剩下不到10个,市场局面也从2017年投融资达到数十亿演变为2020年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几家主要品牌挣钱、其余逐渐沦落江湖的局面。

之前很多人不看好共享充电宝,认为盈利模式难实现,场景和渠道维护难,且产品体验不够好。多用几次,甚至价格可购买一个随身携带的充电宝。

但是当视频业务不断消耗手机电量且5G终端开始盛行,加上共享充电宝逐渐布满商铺、影院、餐饮店面时,“手机没电了!”“碰上了租一个呗”反而成为了刚需。

有媒体分析,四大共享充电宝引来赚钱时代,主要的推动者是品牌方和商铺。例如,布放在商铺前台的一个共享充电宝机柜平均3-6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而接下来的盈利商铺甚至能拿到8-9成,1-2成归品牌方,都能赚不少。在用户月均手机流量越来越高、电池技术也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当下,几乎人人家里都有的充电宝被随身携带的比例不高,倒是各商铺的共享充电宝一直很有市场。

如同共享单车、外卖,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时代衍生出来的一个经济分支。

大王认为,其实造成共享充电宝价格水涨船高的并不是商铺。除去一小拨真有应急需求的,大部分都是有着充电宝而不想自备的我们自己,把价格拱上去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