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拿下数个海外第一,但增长难持续
所以,贡献了近7成收入的手机依旧是小米“核心业务”,且一荣俱荣。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小米最近几个季度在海外(主要是欧洲)的手机销量大幅提升,所谓“华为跌倒、小米吃饱”并非戏言,而是过去半年里真实发生的市场状况。
2015-2016年,小米就开始“战略转移”进军海外市场。早先,印度和东南亚是小米主打的海外市场,这跟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卖点也非常契合。
而欧洲市场,尤其是法国、德国、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欧市场,基于华为跟当地运营商的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是华为手机的基本盘,也是华为过去几年手机新品的首发地,市场份额长期位居前两位。
这让小米在欧洲“寸步难行”。在2020年9月之前,小米手机在西欧市场的存在感极弱,只能开拓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的市场。转折点在去年第四季度,因为华为手机“缺芯”难题,以及被美国政府禁止安装谷歌框架,华为手机在欧洲市场遭到重创,这给了小米手机逆袭的机会。此后,小米迅速“接手”了华为手机的市场空缺。
根据Canalys统计,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欧洲地区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首次达到第一名。其中,在西欧地区市占率达到22.2%,稳居前3名;在中东欧地区连续3个季度维持市占率第一,市场份额达到36.4%。
另外,小米在西班牙已经连续6个季度排名第一,本季度市场份额达到41.2%。在意大利和法国首次达到第一,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5.0%和29.7%。在德国稳居第三,市占率达到15.2%。
可以清楚地看到,华为事件带来的市场空缺非常大,但这样的空缺小米能够吃多久,恐怕会是一大疑问。尤其是华为过去占据的高端市场,目前更多被苹果和三星两强接管,小米的竞争力依然不敌上述两家。
鉴于此,招银证券国际调整了小米的2021年下半年预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芯片供应可能会限制小米智能手机三季度的销量,导致今年上下半年的销售分布更加平均(2021全年预计总计2亿部)。二是鉴于小米在努力扩大其在中国的线下渠道,因此营业费用也可能上升。截至2021年二季度,公司增加了7000家零售店,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10000家店的目标,各项成本将大幅提高。
综上,净利润大涨87.4%的神话可能并不会长久,相反甚至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3.与华为的交锋只增不减
说完海外的事,我们来看看国内。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按出货量排名前五依次为:vivo、OPPO、小米、Apple和荣耀。其中小米得益于K40以及小米11 系列的贡献,同比增幅达到了47%;而vivo和OPPO依旧闷声发大财,并牢牢稳坐前两名。
图片来源:IDC
值得注意的是荣耀在独立之后也进入销量排行榜第五,并取得了7810万台的销量成绩和8.9%的市场份额。虽然距离前几名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呈现触底反弹的态势。小米应该很清楚曾经荣耀是自己首当其冲的对手,毕竟两家在多个价格段的争夺都呈现白热化。
除此之外,虽然华为受到5G射频芯片断供的影响,但不意味着华为不会回来了。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生存没有问题,不会放弃手机业务。华为不仅能设计出芯片,相信将来也能造得出,还能够持续领先。
从华为发布的新机型上,也可以看出郭平和整个管理团队不服输的特点。7月底,华为发布了P50系列旗舰机,其中P50 Pro不仅仅有麒麟9000处理器的版本,还有骁龙888处理器版本,双版本的设计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从8月12日开售至今的不足半个月里,P50 Pro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就连512GB顶配版都不例外,这足以说明华为在国内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此外,在小米引以为傲的IoT领域,华为也积极布局。在泛IoT领域,华为HiLink平台已经与全球600多个主流家电品牌深化合作,覆盖3000余款产品,积累5000多万用户。
202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829.16亿元,同比增长3.3%。按照华为此前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自有鸿蒙系统的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除了在手机和IoT领域正面“刚”之外,华为和小米还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车联网领域。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他们切入市场的角色并不相同,小米想要自己造车,而华为想要成为车的“赋能者”。
总结来看,华为和小米的竞争从手机市场开始,到如今在AIoT市场鏖战,再到未来的汽车领域,两家交锋的机会只增不减。
而小米和华为,也逐渐在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