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的嘀嗒出行,如何应对高德、T3高调布局顺风车

深潜atom
关注

本文系深潜atom第845篇原创作品

强敌环伺,

嘀嗒出行是否悔不当初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4年8月30日,嘀嗒出行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

上半年,嘀嗒出行总营收4.04亿元,同比增长2%;经调整利润净额1.3亿元,同比增长51.3%;注册用户总数3.68亿,嘀嗒出行认证私家车车主达1770万名,同比增长17%。受到业绩提振,嘀嗒出行9月2日股价大涨31.29%。

嘀嗒出行业绩反映出顺风车市场正在稳步恢复。正因如此,这一赛道出现了新的变量,T3出行和高德打车相继高调宣布进入顺风车市场。伴随着网约车市场第二大玩家,且注册用户高达8亿的高德重新入局,嘀嗒出行的竞争压力直线攀升。或许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嘀嗒出行股价从9月5日起,也开始出现连续4天下跌。

顺风车是私家车的原因,在监管上很容易出现盲区,平台也容易推诿责任。伴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出现,或将推进这一赛道的监管完善。作为头部企业,嘀嗒出行也要开始承担起相关的责任了。

嘀嗒出行原地踏步,管理层工资却增长超22倍

2014年打车软件还没有普及,打车难是困扰很多人的事情。正因如此,北京市交通委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鼓励出行线路相同的市民通过合乘的方式共享出行。

2014年,站在建国路上迟迟无法打到车的宋中杰,发现了大部分私家车中,其实只是坐了一位司机,其他座位都是闲置的。这让宋中杰脑子出现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些私家车连通起来,将会是出行市场巨大的增量交通工具。

在互联网工作多年的宋中杰,也在思考接下来的创业方向,在线教育、在线医疗都是其备选方案。发现私家车的巨大市场空间后,宋中杰和团队成员决定将创业目标定在顺风车领域,嘀嗒出行正式上线

对于顺风车的布局,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李跃军表示,当时判断,如果平台可以将撮合的效率做好,理论上平台也会有一个健康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对车主、乘客、平台乃至社会四方都有益的商业模式。

2014年,滴滴、快递、Uber等平台,入局方向都是网约车,在几家的推动下,网约车市场快速发展。嘀嗒出行的出现,享受到了网约车的红利,但顺风车的模式也让其别具一格,绕开了主要竞争对手。

网约车在资本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顺风车市场。很快,嘀嗒出行就获得了IDG资本的认可,对其进行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了5轮融资,累计从IDG资本、高瓴资本、蔚来资本、易车、京东、携程、崇德投资、挚信资本、国创中鼎等手中获得约20亿元的融资。并且成功在2024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顺风车第一股”。

彼时的嘀嗒出行可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截至2017年,嘀嗒出行已经在全国394座城市落地,拥有6000万注册用户、1000万私家车车主。2019年,嘀嗒出行迎来爆发,营收来到了5.8亿元。

不过,2019年似乎也成为了嘀嗒出行再也难以企及的高光时刻2020年到2023年,嘀嗒出行似乎陷入了瓶颈。2020年到2023年,嘀嗒出行的总营收分别为7.54亿元、7.8亿元、5.69亿元和8.15亿元,嘀嗒出行的营收增速已经放缓。虽然有疫情因素困扰,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到2023年,营收增速和规模,也未能出现巨大的变化。2024年上半年,嘀嗒出行总营收4.04亿元,同比仅增长2%。

在毛利润方面,2020年到2023年,嘀嗒出行的毛利润分别为6.23亿元、6.31亿元、4.27亿元和6.05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35.07%、1.23%、-32.37%和41.59%。抛开2022年,嘀嗒出行的毛利润总额基本维持到一个相近的数额,毛利率在反复变化后,也未出现明显增加。

可见最近几年的嘀嗒出行,无论在市场规模,还是商业化上,基本上都在原地踏步。

嘀嗒出行高层的工资,似乎并未原地踏步。2023年,嘀嗒出行董事薪酬总额9230万元,同比大增2267%。其中,作为创始人的宋中杰,薪酬更高达5409万元,其中薪金及其他福利65.5万,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5332.5万元。

相较于原地踏步的市场,值得欣慰的就是,嘀嗒出行开始盈利了。2023年,嘀嗒出行的净利润来到了3亿元;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利润净额1.3亿元,同比增长51.3%。

强敌环伺,嘀嗒出行瞄准了汽车后市场

F&S报告预计,在2028年顺风车市场达到10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9.4%。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高德和T3等企业,才纷纷宣布进入顺风车赛道。反观营收增速陷入平稳的嘀嗒出行,收割市场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小。

2024年9月,高德重新上线了顺风车业务,并且在65座城市开通,为吸引新车主加入,平台给予车主最高60元奖励。此外,T3也在近期上线了顺风车业务。再加上滴滴出行和哈啰出行,顺风车赛道忽然又热闹起来了。

18年到19年,嘀嗒出行的营收从1.176亿元直接飙升至5.806亿元,同比增长293.8%。这背后是因为顺风车的安全性问题,滴滴、高德等公司相继退出顺风车市场。2018年,在友商相继推出之时,嘀嗒出行当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高达10.94亿元,快速收割了友商放弃的市场,享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或许是判定市场过于领先,连续多年嘀嗒出行的营销费用都维持在2亿出头,并未在品牌和市场培养上过大投入,这或许为其发展埋下了忧患。

在这个几乎没有技术壁垒的市场,嘀嗒出行在面对高德、T3等竞争对手入局顺风车市场时,需要从品牌、技术、市场、竞争、合规和用户需求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目前看来,嘀嗒出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或许是感受到了市场压力,嘀嗒出行动作近年来也是频频。比如,2023年开始与腾讯地图合作。通过腾讯地图位置服务强大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能力基础上,构建专属顺风车和出租车的地图能力。

进入到2024年9月,嘀嗒出行的动作同样变快了。近日有消息称,嘀嗒出行正在与汽车后市场的多个主要玩家推进深度战略合作,共同开辟汽车后市场增长新机遇。比如,9月13日,嘀嗒出行与二手车零售经销商优信集团达成合作备忘录,嘀嗒出行将认购优信750万美元的股票。达成合作后,优信将为嘀嗒平台的私家车主和潜在购车用户提供二手车交易、车辆维修保养等服务。

不巩固支柱业务,反而押宝陌生赛道,未来是好是坏依然值得关注。

被忽视的司机和监管

2019年,嘀嗒出行开启了“出租车·新出行”战略,但几乎没有什么进展。2024年,其智慧出租车服务收入仅为310万元,可以忽略不计。营收结构较为单一,意味着嘀嗒出行十分依赖司机。不过嘀嗒出行似乎也养成了傲慢的性格,对于司机也不再像之前那般友善。

黑猫投诉上,关于嘀嗒出行的投诉搜索量高达19531条。其中,主要以司机投诉为主。有司机表示,嘀嗒出行无故对司机进行扣费;也有司机表示,在未经司机同意下直接扣款,62.8的总价扣款高达45.6,并且工作人员态度并不友善。

在奖励层面,嘀嗒出行同样不装了。2024年上半年,嘀嗒出行司机及乘客奖励合计1894.7万元,同比上年减少3076.1万元,降幅达到62%。市场玩家少的时候,司机可以选择的机会不多,嘀嗒出行可以肆意妄为。现如今,伴随着市场出现变化,嘀嗒出行和司机之间,关系或将扭转。

顺风车属于私家车,驾驶员和车辆均不需要取得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相应资质。司机和乘客在自愿、平等协商基础上进行的民事行为,相关义务及安全责任事故等责任由合乘各方依法、依约自行承担。这意味着,顺风车平台并不像网约车监管那般容易,存在监管盲区。

作为“顺风车第一股”,不管市场占有率几何,嘀嗒出行对于监管的责任应该首当其冲。不过,近年来,嘀嗒出行却出现了很多监管和管理上的问题

2020年,嘀嗒出行在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在平台发布乘客订单,司机接单并完成行程,平台获得运营收入。4月26日,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对嘀嗒出行平台处以3万元罚款,并责令其立即整改;又比如,嘀嗒出行的运营主体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曾在2020年因拖欠交通行政处罚款被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万元。

顺风车是个巨大的风口,但嘀嗒出行在享受顺风车红利的时候,需要肩负起相对应的责任,加强顺风车车主严格准入、行前预防、行中保护、平台安全等方面投入,不能因为存在监管盲区就将自身摘除责任之外。

       原文标题 : 原地踏步的嘀嗒出行,如何应对高德、T3高调布局顺风车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