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品类对美国依赖较大?
4月10日,特朗普再次翻脸,暂缓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政策,仅保留额外的10%关税,但是依旧对中国多征收125%的关税,加上之前的20%,等于145%的关税。
我们自然要反制,对美国原产地的商品加征84%的关税。
特朗普这么反复无常,先不说他是否有测试其他国家的意思,我都怀疑他背后是不是有老鼠仓。
根据网络报道,特朗普发布推文前,美股出现异常期权交易,大量买入SPY等看涨期权,交易时机精准且收益惊人,部分期权暴涨2100%。
好吧,这个先不谈,我们先来看看,哪些美国货商品会受关税影响?
查了一下DeepSeek,如下:
根据2024年及2025年初的贸易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集中在以下五大核心领域,涉及金额和品类分布如下:
一、机械电子类产品(占比23.17%)
1、集成电路:进口额达839亿元人民币(约118亿美元),占7.21%,主要用于填补国内高端芯片需求。
2、半导体制造设备及零部件:319亿元人民币(约45亿美元),反映国内半导体产业对美技术依赖。
3、其他细分:包括发动机及零部件(532亿元)、阀门/轴承(146.75亿元)等,涉及工业制造和精密加工领域。
二、农副食品类(占比16.33%)
1、黄大豆:进口金额856.48亿元(约120亿美元),占7.36%,进口量2213.42万吨,是中国大豆压榨和饲料生产的重要来源。
2、肉类:以猪肉、牛肉为主,进口额216.17亿元,占1.86%。
3、棉花:进口额131.8亿元(约18.5亿美元),占国内消费量的11.4%,主要用于纺织业。
三、能源类产品(占比14.12%)
1、液化丙烷/丁烷:进口额827.44亿元(约117亿美元),占比7.11%,主要用于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气。
2、原油:428.53亿元(约60亿美元),占3.68%,进口量约964万吨。
3、液化天然气(LNG):171.8亿元(24亿美元),补充国内能源需求。
四、化学品与化工品(占比12.62%)
1、有机/无机化学品:447亿元(约63亿美元),用于医药和工业原料。
2、化学药品:以疫苗、血清为主,进口额401亿元(约57亿美元),显示医疗产业对美技术依赖。
五、运输设备类(占比9.33%)
1、民用飞机及零部件:370.22亿元(约52亿美元),主要采购波音飞机。
2、越野车/小轿车:517.07亿元(约73亿美元),进口量10.55万辆,满足高端汽车市场需求。
六、其他重要品类
1、精密仪器:839亿元(约118亿美元),涵盖医疗设备(如MRI、基因测序仪)和科研仪器。
2、塑料/橡胶制品:787亿元(约111亿美元),用于制造业和包装行业。
补充说明
中国对美进口结构呈现资源型商品与高技术产品并重的特点。尽管部分商品(如大豆、能源)可通过巴西、俄罗斯等国替代,但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领域仍依赖美国技术。近期中美关税博弈可能推高部分进口品价格,但长期来看,中国正通过多元化供应链降低风险。
如需具体商品金额或细分数据,可参考海关总署或相关贸易报告进一步查询。
以上为DeepSeek回答结果。
总体看下来,对于美国的精密仪器,零部件,高端芯片,疫苗/血清等产品有一定的依赖,未来产业应该会尽可能推动国产化,但需要一定时间。几个重点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 关于高端芯片,变化也很快,这里多说一句。根据消息,尽管两党议员此时持续施压要求加强技术出口限制,特朗普政府却选择让步。在一场海湖庄园私人晚宴后,特朗普政府突然叫停对英伟达最新AI芯片H20的出口限制,令外界震惊。
据说,英伟达CEO黄仁勋参加了这场百万美元一席的筹款晚宴,承诺在美扩大AI数据中心投资,可能改变了特朗普的想法。
H20芯片虽然专为中国出口已经降级性能,但仍然优于中国多数国产AI芯片,今年第一季度已经抢购了160亿美元的H20库存。
这是中国科技企业的胜利吗?短期或许是,但长期绝对不是。这会限制中国本地自主研发的进度。
另外,美国想通过关税控制芯片出口其实很难,有实力的大企业都可以在第三国买芯片,在当地训练,所以,还不如继续卖。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芯片均需在现行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这一政策适用于中国全境,包括海南自贸港。无论芯片通过哪个口岸进入中国内地,只要原产地是美国,均需适用加征关税。但对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前已启运并在2025年5月13日24时前进口的货物给予豁免。
对于原产于美国的芯片,在国际贸易规则中,根据“实质性改变”原则,其原产地通常由设计研发的核心技术来源决定,而非仅由最终组装或制造地决定。例如英伟达的AI芯片、苹果的A系列芯片、高通的骁龙芯片等,架构设计、专利技术、品牌所有权均属于美国公司,即使制造外包给台积电(中国台湾)或三星(韩国),其原产地仍被视为美国,需加征关税。
这个政策其实说明,我们也有意在控制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度。
2. 关于能源/汽车等品类,可以少用,或者从其他国家进口,中国本土的汽车也很强,应该影响不大,但会影响一些高端进口车。
3. 农产品可能是对普通人影响较大的商品,因为中国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大豆,棉花,高粱对美国的依赖度还是较高的。
不过,由于高粱在饲料中可部分使用玉米替代,预计上涨幅度有限,短期或利多玉米消费量。
为何需要进口大豆?进口大豆压榨后成为豆粕,作为蛋白饲料来源。但2018年贸易战之后,推行豆粕减量替代,我国饲用豆粕添加比例逐步下降,且大豆进口对美依赖度大幅降低。2024年我国自美进口大豆占比降至21%,自巴西进口大豆占比达71%,为历史新高,未来自巴西进口大豆及其他农产品占比或继续提升,自美进口比例或逐步降低。
这可能会短期提高养殖的成本,进而带动肉价提高,但需要一定时间才会反馈到消费者端。
但这也给国内的养殖和种业板块带来投资机会,以及宠物食品的本地替代。
一些进口超市的美国进口肉类肯定会涨价,但不过同类的替代品也不少,进口牛肉越来越多从阿根廷等国进口。
4. 至于传闻说热玛吉之类的仪器进口成本提升,所以热玛吉服务要涨价。这类观点也可能是商家涨价的话术,这类服务用户毕竟是少数,不影响大趋势。
5. 目前集采中标的美国原研药具体数量未完全公开,但已知至少有辉瑞、强生等企业的多个品种曾参与并中标。随着集采政策深化,美国原研药在公立医院的占比下降,未中标的美国原研药通过电商平台(如天猫“原研药专区”)、私立医院或跨境药电商(如Staremer全球购)继续流通,满足高端需求,是否会涨价需要看后续市场情况。
譬如,阿奇霉素(希舒美):原研企业晖致制药(原辉瑞),集采后仿制药价格低至3元/盒,原研药逐步退出公立医院;布洛芬混悬剂(美林):强生原研药,电商渠道年销售额仍达5000万元。
这些原研药基本都有相应的仿制药,成本较低,所以对医保和用户后续的使用没有大影响。个别必须使用原研药的情况,需要看是否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报销比例多少。
以上都基于关税政策暂时不变的情况,如果有变化,上述逻辑也会有变,仅供参考。
大家还看到哪些可能变化较大的商品价格?欢迎留言区讨论。
参考资料:
农林牧渔行业简评:对美加征关税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lastest/rptid/797415266331/index.phtml
华府消息|特朗普称难以想象进一步对华加税,坚称中美将达成“非常好的协议”
https://mp.weixin.qq.com/s/UspdNFMgZGTkAVPDiVvYtQ
原文标题 : 中国对美国原产地商品加征关税,哪些商品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