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十界
来源 / 节点财经
政治极化已从国会山蔓延至华尔街,从选票箱渗透到方向盘,特朗普正在撕开美国的裂口。
最近,特朗普政府宣布向多国增加关税。钢铝、汽车、芯片乃至即将出台的药品关税,都成为特朗普的“扫射目标”。
在诸多受冲击的行业中,汽车产业首当其冲。此前,特朗普已宣布对所有外国制造的汽车加征25%关税,将汽车这一跨国协作高度紧密的供应链体系撕开一道裂缝。此后,他表示对大部分国家暂停征收关税90天,但仍然保留了10%的通用关税。
作为特朗普最大的“粉头”,向来站在特朗普背后欢呼的马斯克也扛不住了——这一政策之下,特斯拉成了受到关税冲击最大的美国企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自今年年初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经下跌了近37%,较去年12月17日创下的历史高点下跌了50%以上。利益争夺,正在使得马斯克和特朗普,背向而驰。
特斯拉和马斯克仅仅是关税大战的一个缩影。消费、医疗、农业、工业、制造等产业,都处在这场飓风之中。
01 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所谓关税就是对进口商品征税。
用苹果手机举例:如果中国为苹果公司制造一部iPhone,需要向美国政府申报海外生产成本。假设一部iPhone卖100美元,如加征54%关税,苹果除了付给中国工厂100美元,还得再交54美元给美国政府。
简单算笔账:以前一部iPhone成本100美元,现在直接涨到154美元。但企业不可能亏钱做买卖,所以苹果按成本翻倍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翻倍卖给消费者。
目前,苹果90%的iPhone在中国组装,路透社曾有分析,若关税成本全转嫁,iPhone 16 Pro Max在美售价将从1599美元暴涨至2300美元,约人民币1.67万元,单机涨价超5000元。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指出,苹果产品均价或因此上涨17%~18%。以iPhone 16系列为例,基础款可能从799美元涨至950美元,Pro系列涨幅更甚,消费者购买力面临“断崖式”考验。

但问题的关键是,加征关税后,制造业是否会回流到美国?答案是否定的,美国本土生产成本比中国加了关税还高。
美国消费品公司Viahart的首席执行官莫尔森·哈特是一位资深玩具制造商。他以切身经历为例,阐述道:他所在的公司生产一种类似乐高的拼插玩具“雪花片”,但棘手的是,美国本土几乎找不到会修模具的师傅,他们不是去世就是退休了,一旦模具损坏,就得从中国重订模具,产线一停就是几个月。
他直言,人们总低估制造业的复杂度,但现实很残酷:如果连技术都掌握不了,关税再高也逼不出“美国制造”。例如,苹果公司能设计iPhone,却未必能生产所有组件。
不仅仅是高端制造业,最近几天里,美国鸡蛋价格疯涨,有部分地区开始限购鸡蛋,这已经说明,关税之争正切实影响到每一位公民的权益。
事实上,美国农业发展受到季节和生长条件的限制。一些美国公司在墨西哥和其他地方种植农产品,包括西红柿和牛油果,然后在美国销售,但由此面临进口关税。
而想要立刻将农产品放回美国进行种植,并非易事。
自然甜公司首席执行官鲁道夫·施皮尔曼说,在美国开始建设温室基础设施需要数年和数十亿美元,还需要全面改革移民法,确保有足够的劳动力。该公司大部分西红柿、黄瓜和辣椒在墨西哥种植。施皮尔曼说:“不涨价是不可能的。”
这场巨变之中,谁也不能轻易脱身。
02 “特斯拉们”的供应链优势,正在被摧毁
“在美国关税政策生效后,一双150美元(约合1100元人民币)的球鞋现在要卖到230美元(约合1688元人民币),相当于涨价80美元(约合587元人民币),涨幅高达53%。”几天前,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FDRA)首席执行官马特·普里斯特表示。
具体看,如果一双在海外生产的标价100美元(约合733元人民币)的球鞋,在美国国内制造,价格将涨到一双300美元或400美元(约合2201元或2935元人民币),这些都是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
伴随关税大战的一触即发,一场连锁反应,已经拉开序幕。
在美国,有两家非常典型的企业通过全球化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一个是苹果,另一个就是特斯拉。
对于特斯拉而言,过去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低成本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制造和生产,比如,特斯拉的电池供应链紧密依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供应商,同时通过上海超级工厂降低生产成本;而苹果的零部件生产遍布全球,iPhone的核心组装依赖中国制造。
一旦关税提高,这些唾手可得的实惠和成本优势,则消失殆尽。《节点财经》分析,关税对以特斯拉、苹果为首的美国企业将出现三个层面的影响:
供应链成本飙升,企业净利润暴跌
对于车企而言,核心部件就是电池。当前,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链 80% 以上依赖中国公司,一旦关税上调,特斯拉在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生产成本将飙升。
有人可能会说了,特斯拉可能会要求中国电池供应商降低价格,同他们一起承担关税成本。但事实上这很难达成,中国当前电动车市场已经陷入激烈价格战,电池供应商们在过去一年已经为了争夺市场,将价格一降再降,特斯拉几乎没有加价、议价的空间。
特斯拉财报显示,2022年,特斯拉的整体毛利率达到了29.1%的最高点,203年其全年毛利率已经降至18.2%,若供应链受阻,甚至可能跌破盈亏平衡点。
供应链短期断裂,生产瘫痪
最近几年,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苹果,都在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布局产线,以此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但事实上,这些国家都不能替代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深耕,如今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制造体系。
比如,早在2022 年,特斯拉就要求采购部门降低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制造零部件的采购额,并要求中国供应商远赴墨西哥建厂。但时至如今,墨西哥至今仍未动工,去墨西哥建厂的中国公司只得到了得州工厂的少量订单。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网
高端制造依赖精密分工,供应链突然断裂,短期内特斯拉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成熟的制造体系,同时满足高产能、高质量、高效率,且低成本这几个维度。
消费者不再买单,失去中国市场
一旦特斯拉价格提高,那么他将快速失去中国市场。在新能源车领域,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已经遍地开花。在更多的选择之下,更低廉的价格之下,消费者未必愿意花更高昂的价格,为特斯拉买单。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将快速被华为、理想、小鹏、比亚迪、小米等为代表的车企瓜分蚕食。
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下线了第300万辆整车,向海外市场出口了第100万辆车,全年交付量超过91.6万辆,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而中国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过去,特斯拉是中美经济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如今,他正站在全球贸易裂痕的风口浪尖上。而特斯拉仅仅是这场关税大战的一个缩影,几乎所有行业,都身处这场巨变中。
03 关税压顶,中国企业能否扛得住?
“我们是做外贸的,目前还在观望。”一位从事外贸生意的创业者告诉《节点财经》,“短期看对我们的生意肯定有影响,但好在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布局了非美国之外的市场和供应链。”
这场由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关税“赌局”,不仅威胁苹果等跨国企业的生存逻辑,更将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幅重组及一系列附带效应。
我国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上述创业者告诉《节点财经》,“我们看来,中国出口企业的信心和订单量可能短期内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对美出口的计划,转而尝试开拓其他海外市场,或者转向国内市场进行布局。”
就像英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说的,“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才是关键。

图片来源:安克创新官网
以安克创新为例,这家从中国出发,却在海外市场大获成功的消费品牌,最近已经成立跨部门项目组,持续跟进政策与市场动向、联动前后端制定对策。《节点财经》了解到,除现有供应链策略外,安克创新正在持续推进新供应链策略,并在其他国家建立或扩展生产和供应链设施。
目前,安克创新业务遍布146个地区与国家。近年来,安克创新不断大力开拓欧洲、东南亚、澳洲、拉美等非美市场,随着新市场的拓展,北美收入占比逐年下降。通过探索新兴市场增量,安克创新以图分散区域政策风险。
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出海的中国企业纷纷通过在非美地区建立供应链,以降低成本,并拓展更多消费市场。
在关税事件后,备受关注的就是苹果供应链企业。
作为果链企业,蓝思科技表示,经全面评估,预计关税政策变化对整体经营影响非常有限。公司称:“截至目前,蓝思科技在全球拥有9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关税不是海外布局的唯一考量,这种贴近市场、分散风险的布局逻辑,不仅降低物流与人力成本,更使公司深度嵌入客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财报显示,海外收入占蓝思科技2024年营收的58.63%,其中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规避关税波动风险。
针对海外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蓝思科技表示:“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易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这种责任分界清晰的方案,已在支持印度、越南等地整机量产中验证实效。”
再如立讯精密。
近几年的贸易摩擦中,立讯精密已经做出很多布局,比如客户结构的多元化、全球产能布局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以此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不确定性的影响。
《节点财经》获悉,目前,立讯精密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墨西哥、罗马尼亚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就近服务客户、提升产品成本优势。
高度不确定性之下,对于海外市场供应链的布局,决定了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04 财富急速缩水,美国富豪们前往海湖庄园
不仅是马斯克,在“解放日”公布“全面关税”后,华尔街迎来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苹果、Meta、亚马逊、谷歌、英伟达股价一路下跌,马斯克首当其冲。
有媒体甚至评论马斯克,“做了舔狗,一样挨刀”。

这一效应之下,科技富豪们损失惨重。据统计,全球最富有的500人,损失了5000多亿美元。特别是站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露出微笑的这几位,扎克伯格、贝索斯、马斯克,身价迅速缩水。要知道,他们为了特朗普当选,曾为竞选活动捐赠巨款。
根据彭博富豪榜的数据,上周四和上周五两天马斯克净资产缩水超过300亿美元。两天蒸发300亿美元,就是马斯克也得“上火”。
这些硅谷巨头也并非束手无策,据悉,他们已经前往特朗普的私人度假村海湖庄园,希望能争取豁免。
对于马斯克,可能伤害更大。
上周三,马斯克表示,高额关税会让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成本大增,近日又直接向特朗普呼吁撤销新关税政策。3天后,马斯克再次表示,他希望建立美国-欧盟自由贸易区,他还猛烈批评了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的设计者之一。这些都表明他希望在贸易问题上与特朗普保持距离。
从摇旗呐喊,到保持距离,马斯克已经“忍不了了。”
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国果粉面对涨价潮,心态从期待转为“钱包保卫战”。最新统计,美国iPhone搜索量一周激增22%,谷歌趋势显示“iPhone price increase”成为热词。消费者嗅到涨价风声,恐慌情绪迅速发酵。
为了应对恐慌性抢购,供应链火线救援。3月27日至29日,苹果从上海浦东机场调派3架波音747货机,满载iPhone飞往洛杉矶,单日运量超20万台。数据调查显示,若iPhone涨价超30%,63%的美国用户考虑弃用苹果,转投安卓阵营,如三星Galaxy S25。
无论是企业主还是消费者,都在等待回旋的余地。华盛顿的晨雾尚未散尽,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已笼罩在焦灼之中。
*题图由AI生成
原文标题 : 特朗普会不会认怂?